谁建的北京城?
关于“谁设计的北京城”,历史上确实有一些有趣的争论和说法。 这些言论大多出现在晚清至民国时期,当时国内社会动荡、战乱纷争,人们对于“国将不国”的危机感与民族自信心空前强烈,因此非常热衷于寻找和宣扬“国耻”。而北京作为清王朝的首都,又是最早沦为殖民地的城市之一,因而成为众矢之的。
1894年,在《马关条约》签订后,北京出现了一块著名的“国耻碑”,立于正阳门外石牌坊,由著名学者梁启超撰文,谴责满清末年的种种“失地国辱”事件;1900年义和团运动之时,八国联军侵入北京,西方列强在北京强行召开“万国禁烟会”并颁布禁烟令使鸦片走私合法化,激起中国人民的愤慨,民间便以“万国民毒大会”来讽喻这场会议;而最著名的“国耻说”要数“圆明园说”,这一观点认为清廷是依靠外国武力进驻北京并霸占圆明园的罪魁祸首,因此要担负全部的责任。
除了圆明园之外,北京的西宫三海(中海、南海、北海)也曾遭到严重的破坏。根据英国外交官阿礼国等人1860年至1866年间的记述,几乎每年冬天都有大批渔民从南五方(南方沿海一带)进入三海捕捞海鲜,由于没有卫生条件,他们便在那里生火做饭,因此使得海中的“藻类植物”迅速灭绝。到19世纪70年代时,三海已经变成了一片沼泽,再也无法提供给皇家享用。面对如此恶劣的环境,连一向自命不凡的恭亲王都感到无可奈何,只能寻求西方人的帮助,于是便有了著名的“紫铜缸换水”的故事。据说,恭亲王派人给阿礼国送去一个紫铜缸表示谢意,而英国人用此水洗了整整一个月的澡,洗掉了身上沾染的异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