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五行属什么?
五行,最早见于《庄子》。在汉代开始用于阐释养生术和病理现象。后来,被引入医学领域并渐渐普及到社会生活各方面。 东汉末年的道士管辂有“形不足(气)满之;气不足以色充之”等说法;东晋道教学者葛洪则认为五色各有其属,青、赤、黄、白、黑五方各有所主,人目有五色(青、白、黄、黑、朱),所以五行为五脏所主 。 到了魏晋时期,五行说被广泛应用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影响到了宗教理论的建构。《魏书·释老志》就记载了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对佛教进行禁佛运动时,僧人慧远曾以五行相生的道理劝解:水能生木,而金克木,因此禁止佛法将会造成金盛而水衰的后果,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这一时期的五行说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和完善。
五行思想源于远古中国人对自然万物的观察。古代中国人将世界上的事物分成五大类,即所谓的"五行",即:土、金、水、木、火.五种物质之间,彼此既互为资生又互相制约的关系。这就是五行相生相克的思想来源。 五行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面这两句话来表示:
1、相生关系是指这一事物对于另一事物的产生与发展起着积极作用。一般来讲,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这样一种递进的顺次关系。这种关系,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促进发展的关系或叫做和谐统一的关系。例如,没有树木便不能燃烧,而没有火焰也不能烧成土壤;没有金属也无法提炼出金属矿石之类等等。
2、相克关系指事物之间相互抑制、相互约束的现象。即“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一种事物对其他事物起抑制作用的关系称“克制”,即所谓“胜复”之说。 以上两方面的表述虽然不同,但实际意义是一致的。都是说的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相对稳定平衡状态。
古人正是依据这样的学说来看待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情况,从而指导自己的生产和生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