昽五行属什么?

郝宗忌郝宗忌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昽,lóng 音同“隆”。本义指日光逐渐明亮。《礼记·檀弓下》云:“朝曰暾。”《楚辞·离骚》中有:“日暾暾其将升兮。”王逸注云:“暾,旭日始旦貌。”后因以“曈昽”形容太阳初出的样子。

《玉篇》引《说文》云:“昽,日光朦胧也。”“曚”字除了表示日光朦胧外,还有“昏暗不明”的意思。如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中就有“天明而堂上亮兮,日照而土膏润。”的句子。文中“天明”、“土膏”即是“日朗”、“润泽”之意。还指“门庭”。 由于“昽”、“曚”二字形体相近且意思相似,所以常混用。但仔细辨来,二者还是有细微差别的——“昽”的字形为“日”在“龙”上,而“曚”的字形则是“日”在“间”上。所以东汉许慎著的《说文解字》里释“曈昽”为“日出照窗,渐明貌”;可解释“曚”为“门庭光明”;但解释“昽”时却语焉不详,只说了个“日”字。

“昽”和“曚”通假,意义相同或相近,因而古人用一个字的同时,常常也用与之相通假的字。这样书写起来省事,也避免了字形的混乱。但这种用法有个前提条件,就是必须确保所替代的字形相近,音近义通。否则就会出错。清代朱骏声在《说文通训定声》里提醒我们注意:“‘曈’、‘曚’古今字……古书往往通用无别……”这里所谓的“古书”范围包括秦汉以及先秦的诸子百家。可见二字的通用早得很!至于原因嘛也很正常——“字形近似而又语音相同的两个字,用来表同一词义,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