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字五行属什么?

东方沛文东方沛文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德”字的五行属性,在古汉语中,有两种说法: 1、根据《说文解字》的解释,“德,行得也”(段玉裁注:凡徳字皆从行);所以“德”的五行属于木; 2、根据许慎的说法,“得”即得到,而所得到的乃是“内所得于己者”,也就是内在的东西(如性情等),所以“德”与“得”是同一个意思,既然“得”与“得”都属水,那么“德”也就属水了。 这个解释就很有趣了,因为如果“德”属金的话,就不像是个人的品质了,而像个兵器一样,不符合儒家思想把道德看作个人的修养的理念啊! 所以按照第二种理解,“德”应该属水。 下面来聊聊“道(dao)”的问题: “道”是一个哲学概念,它包括自然界和社会规律以及人类思维规律等三个方面的内容,同时它也指宇宙万物的本原或本体,还指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对客观世界和人生本质的正确反映——这里“正确反映了”这个含义跟“佛”的含义很相似(当然道家也承认“道”还包括一些自然界的规律)。 根据以上定义我们知道,“道”有二义:一是指自然界的变化发展,二是指社会的人生法则。

一、关于第一点: (1)根据《说文解字》记载,“道”是指的道路的意思。“道”就是人们平时所说的道路,其字形是由两个脚形组成,表示人在上面行走。 (2)由王弼注解的《老子道德经》来看: 一章曰:“无,名天地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二章曰:“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亦若然夫。” 三章曰:“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故使知者不敢为,则无不治。” 四章曰:“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五章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六章曰:“谷神不死,是为玄牝。玄牝之门,是为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七章曰:“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八章曰:“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从上述引文中可以看出,这里的“道”主要指的是“变化发展”“规律”这样的意义而不是具体的某个事物,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这里的“道"具有“无形”的特征,符合水的特征之一。

二、 关于第二点: 老子说的“道”是社会人生的法则,也可以理解为社会的道德准则,这可以联系到孔子提倡的礼乐制度,以及儒家的仁义道德等等,这些内容都强调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强调了对别人的尊重和约束自己的品德,这些都跟水有关系——因为水是往低处流的,而且水是无形的,可以融入任何容器并改变容器的形状。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可以说“道”或者“德”都是属水的。

优质答主

“德行”两个字,都是属火的,因为德字的火下面有个心,行也是从火出来的。 德是美德的简称,所以五行属性为土,主信用和道德;而行的意思是做事,五行为水。 如果一个人的名字中,两个字的五行都有的话,那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名字了。 但是如果两个都是属水的呢?例如姓王叫海洋,或者姓李叫雨林……这样的名字就不怎么样了!为什么不行呢,因为大海的水太多了,太满。

总之起名还是要看八字。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