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字五行属什么?

巫土占巫土占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方”,是“方”的繁体字,在《康熙字典》里还有两个异体字,一个作“方正”解,另一个作“方圆”解。 那么它们五行如何? 我们先来看看“方”的意思。 “方的含义很多……多指四方或正方形的形状;也形容方法、方式等。又引申为道理,规矩等等之意……”[1] 这里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无论是用作名词,还是用作形容词和副词,以及作为量词使用的时候,都是“方形”、“方式”这些意思,而唯独作为动词时才会出现“方法”“规矩”这样的义项,这是为什么呢?

我觉得应该从“方”的本源上去理解这个问题。 甲骨文的“方”是这样的(金文小篆楷书): 其右上是“阜”下加一短横,左下部是两个“口”,中间夹着一个“十”。 这几个部件的含义都不难解释,但联系起来就有些费解了。 首先我们来看这两个“口”。 它们的形状与今天的“口”并不一样,而且上下都有开口,因此我认为它们不是嘴,而是祭祀时用来盛放食物、酒液的器皿,可能是鼎之类的青铜礼器。 这个猜测的依据是什么呢? ——看看金文里的“方”是怎么写的吧! 金文在继承甲骨文字形的基础上作了简化处理,把上边的“阜”下面加了横,同时,左下的两个“口”合成了一个“中”字。 在上面的图片里可以看出来,金文里的方就是“鼎”字形变来的,这一点毋庸置疑,值得注意的问题在于,它为什么要这样变形呢? 我想原因有二:其一,这种结构更接近于“方”作为动词时的意义——“法度”、“标准”等等,其二,这种写法比甲骨文要美观得多且易于辨认,便于传播和使用。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这“阜”加一横是什么意思? 在这里,我借用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来翻译一下这个“阜”: 古同“覆”,覆盖。 于是“阜”下这一横的意义就很明确了——它是表示“倒置之物”的象形符号。 再来看看中间的“十”字,我想不用多说大家也知道它的含义了吧。 所以整个字的含义就很明显了:用鼎作为标准衡量事物。 而当人们把这个“方”作为动词用时,也就是“用法度去规范事物的形态”时,也就出现了“方式方法”等的含义。

至于作为方位名词时出现的“东西南北”之义,我想是因为在古人的日常生活中,东西南北这四个方向最为常用,久而久之就在口语化时变成了专有名词了。

优质答主

《康熙字典》中的“方”字头共有18个字,其中3个属「方」姓者,7个属「万」姓者(注)、25个属姓氏「王」字辈的,还有几个是「土」或「石」氏族的人名用的字,这些姓氏加起来总共才40多个字,显然不可能给这个部首起一个代表性的名字。只能另想别法了……… 例如「口」部有56个人名用字;「木」部则有99个人名用字。这两个部首的字都超过一百个,所以「口」「木」两个字就成了常用字的两个部首,也更容易让人记住。 如果把「方」和「万」拆开成「四」与「方」,「士」与「王」,「土」与「石」,然后再从它们的笔画中挑出「丶」作为部首偏旁。因为「丶」在「方」中是最后一笔,而在其他三个部首中都排第一,这样也算是个好创意吧!至于它代表的是哪个姓氏呢?还是不知道……

(注)「萬」字的繁体字有「万千百拾亿」「一萬」等写法,每个字都有7划,而其中的每一个数字都是单音字,可以分别对应不同的姓氏。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