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字五行属什么?
“凌”这个字的含义十分丰富,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是冰、水上的积雪。《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冰也。从冫令声。段玉裁注引《释名》:冬结冰曰凌。
二是侵犯、欺凌的意思。如《诗·小雅·十月之交》:昊天上帝,则不我遗;胡不相畏?先祖匪人。即上天为何不眷顾我们而让恶人得志呢?我的先祖不是坏人啊!这句诗反映了周朝贵族的遭遇——他们被暴徒欺凌和迫害了。又《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袁绍之在河北,军旅数反,公孙瓒亦自以为足制绍,故不承诏命,闻操将军征绍,瓒意稍动。”就是说曹操出兵讨伐袁绍时,刘表也以为时机已到,于是出兵进攻占据荆州北部的公孙瓒势力。
三是升、上升或高起。比如《诗·大雅·皇矣》中的句子:“冥陵迟,命以靖国。”是说先民们向山神祈祷后,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了。这里的“陵迟”就是渐渐升起(与下一句的“靖国”对应)的意思。 这种含义的“凌”衍生出了“升高、登临”等词义。《左传·桓公五年》中有一篇叫《鄢陵之战》的文章,其中记载了公元前706年中原各国之间发生的一场战争,齐国、郑国、鲁国联军攻打楚国盟国许国。因为郑伯是许国君主的舅舅,所以这次战役的主帅是郑庄公。当时许国已经亡国,其国都被鄢陵占领,因此这场战争也被称为鄢陵之战。后来人们又把这场战争称作“凌夷之战”——因为两国军队交战处地势低,许国的都城鄢陵地势高,所以称为“凌夷之战”啦~ 由于古人喜欢把“上升”“升高”之意用于形容德行和人品之高洁。例如《论语·子罕》中记载孔子的一句话:“后稷其人,维德之行。”意思是后稷这个人,品德行为都是很高的。此外还有管仲被称为“仲父”、老子被称为“圣人”等等例子。所以在古代,“凌”也经常用来表示人的高尚品格。
四是寒冷刺骨的霜雪。《楚辞·九歌·少司命》中有“秋日凄凄凉凉风萧萧兮易水寒”的句子,这里的“易水”就指冰冷的河水。因此也有用“凌”来比喻霜雪寒冷的用法。
五是覆盖于物的东西。这和现代汉语的解释一致。另外要注意的是,现在通常使用“冰凌”“冰雹”“露凌”“霜凌”等说法,但古汉语里却常常是用“凌”来表达类似东西的概念的,这是因为古代的“雹”写作“雹”“雹子”,而现在的通行写法则是“雹”。
六是形容波涛猛烈起伏的样子。这是由“冰雪”的含义演化而来的。如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之一中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