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五行属什么?
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种系统观,广泛用于中医、风水、相术、占卜及道教佛教术数中。 五行的实质是一种模拟系统或者说是类比系统,它的基本结构是以一种事物为框架,将其抽象特征归纳为五个方面,再据此将相关的事物归类并形象化的体现出来的模型。 这种模型的基本思路是:世界上的事物纷繁复杂,但都是相互联系的;事物的本质和共性是有限的(用现在的话说是可量化的),而个性的差异是无穷的。所以为了认识和发展变化的世界,必须找到共性,以把握个性;也必须抓住个性才能了解其背后的共性;否则就必然会陷入庞杂无序、杂乱无章的境地而无法应付瞬息万变的世事。 所以古人就总结出“五行”这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关系来解释世界。在五行系统中,金木水火土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属性,它们之间的关系则是相生相克。也就是说,某一事物的特性可以由其所属五行之一得到反映。同时,由于五行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因此通过观察某一事物的属行,便可知它所具有的特性以及它在整体中的位置及其可能产生的后果等。这就是五行的精髓所在了! 在中医学中,把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及人类的生理病理特点都按五行的分类进行阐释。
比如:人体五脏心肝脾肺肾对应五行木火土金水;五味酸甜苦咸辛辣对应五行;五色青赤黄白黑与五脏又相对应:心青色,肝红色,脾黄色,肺白色,肾黑色.等等等等....
至于猫,则应该是这样解释的: 动物分为兽类和禽类两大类。《说文》曰:“兽,粗纪也。”所谓粗纪即大体的分类法。这里的兽其实是指六畜之外的野生的野兽。因为家养的六畜属于人类驯养的家畜,而一般不视为野生动物,故在此单列一类。那么这里所说的禽呢?《说文解字·鸟部》云:“禽,走兽总名也。”由此看来,禽应该包括所有的走兽,既包括家养的马牛猪羊等六畜也包括野生动物。但是《说文》作者没有注意到动物的细分,以致于给后来的学者带来了困惑。 实际上按照现代的生物学观点,禽与兽是有明确区分的。禽是鸟类,而兽是哺乳类。根据这个理论再结合古文字学来看问题就比较清晰了。 甲骨文的“禽”字是由“豕”和“又”组成。上部的“豕”当然是指猪了,这是毫无疑问的。至于下部的“又”则是一个手拿武器正在追捕猎物的人的形象。这个人手持刀戟去捕捉野猪,那么此人当然是战士无疑了。而且由“又”变成的“鸟”字正是表示这只人手持武器的手是正在持武器准备作战的手而不是持工具劳动的手的意思。由此可见甲骨文的“禽”就是代表被战士捕到的野猪或野生动物的总称。 “犬”也是类似的情况。甲骨的“犬”字是由“夕”和“又”组成的。其中“夕”表示的是日落黄昏的时候,也就是晚上,所以“夕”的本义就是晚,引申为月字旁的字都与夜间有关。同时它也是夜字的最初形态。“又”即手之形,在这里表示双手举火把照明之意,这也是后来“又”成为手字的象形基础的缘故。总之,“犬”指的就是狗,这一点毋庸置疑。 但是“犬”为什么又成了六畜之一的“犬”呢?这就涉及到古代的六畜的问题来了。 其实在商代之前并没有六畜之说。所谓的六畜只是一些常见的家畜而已。当时的家畜并不像今天的家畜这么丰富,在当时能够作为家畜饲养的动物无非只有马牛羊鸡猪六种罢了。之所以会有六畜之称大概是因为这几种动物的繁殖周期不同,有的一年一胎,有的两年或三年一胎,刚好是一年一轮回的缘故吧~ 而到了周代开始才有了六畜的说法并且一直沿用至今。至于其中的原因恐怕就和西周的分封制有关啦——诸侯要进贡嘛……当时的大众畜禽有马牛羊鸡犬豕6种,如果光从字面上看的话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以为这些畜禽都是同一种类,这其实是不对的哦~~ 好了,言归正传,看看周代的“犬”是什么模样吧~ 周代金文的“犬”字,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一只站立的狗狗。然而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狗狗的双脚并非正常站立的姿势而是呈蹲状,似乎是在奔跑时猛然间刹住了脚一样…… 这不就是现在的“犬牙交峙”这个词里的那个“犬”字么~呵呵…可见古人的造字是多么生动形象啊~(注:虽然这个字读zhi四声) 从这个字形我们可以看出,先民们在描述一个东西的时候非常注重其动态,即便是静止不动的东西也不例外。或许只有这样才会使他们的思维更接近于自然吧。。。 我认为猫应该是属金的,因为金属比较锋利,容易伤到人,所以人们才不喜欢养; 金的颜色又是白色的,就像猫咪的眼睛,很明亮,也很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