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字五行属什么?
姓孙的起源,有说是商朝末年纣王的丞相孙叔敖之后裔。《元和姓纂》载曰:“楚有孙叔敖,其后子孙因以为氏”;也有说孙叔敖的后代迁居莒国(在今山东莒县一带),成为孙姓望族。 还有一说,春秋时卫国大夫孙文子、孙武子的后裔,有的以始祖的字为姓而称孙氏。晋国有大夫孙钟,曾任吴郡太守,封乐陵侯,他的孙子孙皓即三国时的吴国末帝。孙皓的哥哥孙奋被晋武帝封为南藩王,南渡后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世称为会稽王孙氏。因此史书上又称他们为“吴孙”或“会稽孙”。古书上也常把孙姓与同音的官职名称相串,误认为孙姓是来源于此官职——卫灵公时有大夫名叫孙文子,又作孙林父;晋国的正卿孙武亦称孙林父;魏惠王时的相国公孙衍亦称公孙鞅,又叫商鞅,俗称苏秦。于是人们就把这些人的姓也写成孙了。这是历史上最早的将两个不同源流的姓氏合为一个姓的例子之一。
从以上所述可以看出孙姓的来源主要有二:一是出自芈姓;二是自商朝纣王的丞相名孙叔敖之后裔而来。 相传孙叔敖是楚国期思(今河南固始县东北)人,辅佐楚庄王治国平天下,功绩卓著,但死后却未能得到楚庄王的赏赐和祭祀。到了战国时代,有人向楚庄王的后人昭王明言此事,指出孙叔敖有德于民,不应让他无后受人祭祀,请求重新追认孙叔敖的谥号和加以祭祀。结果昭王准奏,封其四世玄孙孙安为堂邑令(治所在今江苏六合县西南),奉孙叔敖之香火。从此孙叔敖就成了孙姓的得姓始祖。此外还有一说是孙叔敖的儿子孙贲,在吴国人中任过将军,曾率兵讨伐越国(今浙江省境内),立有战功,后被封为富春(今属浙江)侯。孙贲的孙子孙良嗣,避乱逃到江西豫章郡,此后子孙就在当地繁衍生息了,并逐渐成为当地的望族。不过这一说法显然不能成立。因为据史籍记载,孙贲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秦朝时期的人。
总之孙姓起源于湖北、河南、安徽一带的楚国之地,最初主要是以国名为姓或以地为姓来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