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字五行属什么?

饶淼琳饶淼琳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音”,会意字、象形字。 在甲骨文中表现为“闻”“言”二字结合,意为将声音传入他人耳中;在金文和小篆中表现为“音”和“言”两字结合,表示发声说话有声音的意思——《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声也”——在隶书和楷书繁体中被简化为“音”的写法,而简体的“音”则是由“言”和“今”两字组成(“今”指时间),意为把话说出来的时候,也就是声音产生的时间点,故而“音”具有声音的意义——“声音”。

从字的起源来看,“音”是听觉符号,强调的是发出声响的部分,因此“声音”的“声”一般用来强调听觉部分;然而人们在使用汉字交流时,往往需要表述完整的意义,比如表达一个抽象的概念,或者表达一种感情色彩等等,这时就会使用到“音”所表达的完整含义,因此在现代汉语中我们通常会将“声音+时间”的含义理解为“声音”这一概念本身所包含的全部涵义——它不仅仅是单纯的声响,还包含了许多复杂的内涵。这种对于字的引申用法在古代也有体现,如孔子所说“不读《诗》,无以言”中的“诗”便具有了比原本更广阔的内涵。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音”与“声”不同之处在于其侧重于声音的本质属性即声音发生、传播等特性,而不是强调人耳对声音的感受(情感属性、艺术属性等)。 “字”,从“子”从“一”,本义就是婴儿、孩子;所以“字”最初是指人名或名字中的第二个字。古代中国人起名字有一个惯例,那就是一个人的名字往往是两个字组成的,那么前一个字就叫做“名”,后一个字则称为“字”。所谓“名字”就是指一个人的姓名及其别名;而“表字”,则是古人对自己名的解释和诠释,相当于现在的“昵称”和“爱称”一样——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古人的名字大多都很复杂却又朗朗上口的原因所在了吧! (1).本名,表字:~公(一作“仲弓”)。~正(一作“季路”)。~融(东汉末年学者,字孝慈;小名异儿,后改单名允;曹操为丞相时,荐为掾属,后为尚书郎,再迁兖州刺史,死于徐州之难;其子郑玄,亦著名经学家,史称「二郑」)。汉末有以字行(指称别人,多用于较尊敬的人)者:孔融(本字文举,后因避曹操讳,改字叔宽);应玚(本字德琏);许劭(本字子将);阮瑀(本字元瑜);应玚兄弟(玚本字德瑗)皆以字行。又有以别号行于世者:司马相如字长卿,因慕蔺相如,故以为名;颇以辞赋知名,世称"司马长卿";杨雄字子云,因自称"蜀郡扬雄"(见《北堂书钞》卷一百三十七引《汉晋春秋》)

另外: 姓+字/名:如诸葛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字孔明); 名+字:项羽,羽即为字:刘邦,邦即是字。 古人还有“表字”的习俗,一般是取一个与名相表里的字作为自己的表字。例如孔子,字仲尼,名与字往往有相同的部首偏旁,这叫“名字同类”。这是古人取表字的一种方式。古人还有以祖先的字为名的习俗,这种方式就叫“以字行”。例如柳宗元的字是“子厚”,他的族人以及同辈和晚辈都称他为“子厚”,但柳宗元的朋友以及后人一般都只叫他“柳河东”、“柳柳州”或是“柳宗元”,很少人叫他的表字。又如李白,他的族兄李客称呼他时往往用其字“太白”。杜甫在《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中有“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阴铿是南朝梁代诗人)的诗句,这里的“李侯”实际上就是对李白的称呼。可见当时人都知道李白字“太白”的事。白居易《唐郭外斋楼记》中说,他“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韩愈《石鼓歌》中又说:“元和天子禹功勤,驱传百辟观钟馗。”这里的“乐天”和“禹勤”都是指他们的名与字。因为唐代以后,人们喜欢把自己的字号当作个人的称号,于是出现了以字、号代替名的现象。

优质答主

音字在五行中属于火,因为声音是火的象征性形态之一(其他如火焰、爆竹声等等); 另外汉字“音”有五划,而五代表的是木,所以音的五行属性为“水木金土火”中的第一字——水相,又音同于第四字——“四”(因此音的四画可理解为音的“水数”)。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