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字五行属什么?

景爱妮景爱妮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于”字的五行属性,古来就有争论。在《康熙字典》中,明确记载了两个截然不同的答案——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并云居切,音余。《说文》:‘於,於也。从二又。古文於作’。 或作‘’、‘’。引申爲语词,如曰焉、云何之类是矣。又《集韵》《韵会》《等韵》并乌胡切,音烏。《类篇》:‘与也。’《诗·大雅》:‘于乎有哀。’传:‘乎,亦於也。’今本皆以爲疑问之辞。盖汉人改‘’爲‘乎’故耳。《孟子》:‘则王乎!’赵注:‘则爲往也;王者,王道也。’’朱熹:‘则爲语助。’” 而另一个答案是——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并吾鼓切,音武。《说文》:‘于,行不徐而欲急疾也。从二又。或作’‘,象人所行。’按《周礼·司几筵》注以为於者,进必由几。又《玉藻》注以为於,欲也。《诗·郑风》:有女同车。笺:于,美也。又叶五苦切,音伍。《楚辞·九叹》:‘思孟夏之茂叶兮,想稷穗之嘉谟。咏雪雰之皦洁兮,同冬日之寒芜。乘回风之高力兮,上九天之行路和。’ 和上述的第二个答案对照一下我们不难发现,第二个答案其实是第一个答案的一部分——“于(wū)”,只不过在现代汉语中,为了区分两种含义,将其分开成了两个字而已。

因此根据上面这段内容我们可以知道,“于(yū)”和“于(wū)”在古代就是一个字,它们两个都从“二又”这个字形演化而来(注意:这两个形符并不相同),而且它们的读音都是“yu”。那么既然这两个字是一个字,它们的五行属性当然也是一样的了 ——因为汉字是象形的,所以如果从“于”的字形上来看,它既不是木,也不是火,更不是土和水,而是一个手和两个人组合在一起的形象(其中两只手代表的是双手)。

我认为“于(yū)”这个汉字的五行属性应该是“金”。虽然我无法拿出明确的证据来支持这个观点,但是我还是觉得这个结论是合理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金”在五行属性中最具代表性啊!另外古代的人经常用“五金”来形容五种重要金属:金、银、铜、铁、锡,而“于(yū)”恰恰具有其中的三种(金、银、铜),这说明它在古代的重要性是很高的,所以我觉得它的五行属性很有可能是“金”。

优质答主

关于“于”姓的字义,《康熙字典》记载为「於」。 《集韵·平声四虞》「馀吾切」音 yú(阳平)。又魚胡切音 yū(阴平)——以上二音今读 Yu(阳平) 和 Yue (去声); 从字形分析,此字当是形声兼会意字。

从右边的 “戈”字和左边的 “人”字可知本意为“用武器杀戮他人"(见《康熙字典》之“弋”字条注)——这个字在古汉语中是表示杀伐的动词。 但是它还有一个读音,也是我本人最常用的读音——“余吾切”“鱼呼切”,即今之普通话yù、yuō。 这两个读音都是它的“意符” “语”字的读音之一。 这个发音对应的汉字意思就是“帮助说话”。 在一些古代的文献中这个字可以写作“喻”——比如《论语》中的“子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固可喻乎'(孔子说‘如果没有巫师的口才,又没有宋国的文德,能使人悦服吗’)” 另外,我还发现《康熙字典》将这个字与它的繁体写法「韜」相混同了。这个字现在的常用读音就是 tuó,也是我在古代文学中遇到最多的读音。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