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字属什么五行?
“徳”是一个会意兼形声的字,金文作图一所示之形,上面为“行”,表示人行之路;下面为“心”,表示人具有思想之心;合起来即指人的德行、品行。小篆形体沿袭此状(参见图二)。楷书中,“心”写作“厶”或“十”,隶变或草书时又写作“𢿏”“𥈎”等。现在“德”字的写法是,上部仍然写成“彳”,但右边“彳”旁中的“亍”,隶书和楷书都写作“止”,现代汉字简化为“之”。下部写作“心”的变形体。
那么,这个“德”字属于什么五行呢? 古代学者对此有过一些看法。东汉郑玄认为“𨒆言有德,从直心。”唐孔颖达进一步解释说, “直,谓正也……得正为德。”意思是说,“直”就是正直的意思,而只有正直才能成为真正的品德。清姚顺濂说:“凡从德者,皆有道德义。如直心为德之类,盖心不曲故直,直则无弊,故可以得道德之名也。”可见,他们所理解的“徳”的五行为土行。这种观点流传至今,影响颇深。但是近代学者却大多持不同意见。 王念孙《读书杂志》对郑玄的说法就提出过质疑,他说“𨒆之言德,本谓得其正也。得正直之德谓之𨒆,犹得中庸之为德称中也。此直言直心为𨒆,明与𨒆训正异矣……以𨒆为直心之德,非是。”王引之更明确指出:“德者得也,得乎正直之道也。《说郛》二十五曰‘𨒆读如惪’,云‘古德字作惪’”。
其实,王氏父子所谓“𨒆读如惪”的观点在古代文献中就有记载,汉代桓谭在《新论·辩惑》中就说过:“凡言直心为德者,谓直心是道之本也。”颜师古注解释这一句话时说:“𨒆音得,言直心则是得正直之道也。”唐代柳宗元也曾说过类似的话:“德者,得也,言所得于我者邪正善恶兼然,而不可不审察也。”这些说法都与王念孙父子一致。因此,笔者倾向于认同上述几种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