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在五行是什么?

公孙浩华公孙浩华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锦”,汉字部首之一,从糸(mì)省。本义为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 《说文》:锦,锦绣也。谓织成之文绣也。 段注:此与帛相对为言。先王之制六宫,而以五采为文,则缯帛皆有五色矣;又复为文章,则缯帛皆得谓之锦。此本无所限止者,而小雅毛传曰:“锦,绣也。”大雅毛传曰:“绨,锦也。”是古无不得称锦者。今人言锦绣为正字,谓皆可为衣,非古义也。郑氏解小雅曰:“锦、绨皆缯之有文章如锦绣者也。”是郑知古义矣。

《礼记·曲礼下》:“织锦以为冕服。” 郑玄注:“锦,织成之文绣也。” 贾公彦疏: “此文承‘冕冠十有二旒’而言,故云‘其冕亦锦为之,织成五彩成匹’。上言布帛为冠弁,此不言布帛为冕,直言锦者为文绣,故知是锦为织成五彩成匹以为冕也。” 【释例】1985年陕西扶风县齐家村出土了西周铜器《毛公鼎》和《大盂鼎》,铭文中都有“命汝邦锦”及“命尔侯于东土,丕显文武,穆德,申扬武王在大庙”等语句。说明早在三千年前的西周就已经有了“锦”这个名称以及用于制作礼服的“锦”了,而且这种服饰制度一直沿用到战国时代。

晋代崔豹《古今注•舆服》中说:“黄帝始制冕冠衣裳,谓之缃罗衣,天下咸朝焉……”可知在黄帝时,已有专门用于典礼场合穿戴的“缃罗衣”——一种绣有精美图案的袍子,类似我们现在所说的“礼服”。而所谓“缃”或“缃罗”其实就是用绫罗锦缎制成的一种具有特殊纹样的服装面料,类似于现在的“真丝花呢”(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人们对于各种纺织品的认识也不同,所以古代的文献记载虽然都称为“绮”或“缣”“缃”之类的,但实际上它们各自又有不同的用途和特点。

《说文》中还列出了一些古代用来做衣裳用的“锦”的名字:

1.红黄黑相间的“绛绡”;2.红黄相间的“纁黄”;3.赤色和黄色相间的“绯绡”(绯读fēi,即红色的丝织品);4.青白色相间的“青绡”;5.青色(即绿)和黄蓝色相间(类似今天蓝印花布的色泽)的“青黄”;6.青黑色和白底红花的“青绯”;7.浅红色(近似今天的粉红色)的白地红花或白地的紫红的“绛绯”;8.黄白色的白地红花或白底的棕褐色的“黄绯”;9.白色加红色的“白缁”;10.深绿色的“松绸”;11.黑白间杂色的“白纻”;12.暗黄色且带有斑纹的“胡麻”等等……总之,这些锦的名字都是当时人们按照它们的颜色和形状来命名的,与现代所讲的“花型”的概念相似。而这些名字中的绝大部分我们现在已经无法知道它的确切模样了。

另外我们还发现,在先秦时期还有一种名叫“黻”的面料。据东汉许慎所言,它是“青与玄之间也”的黑色织物——也就是今天所说的藏青色。这恐怕就是最早的“黑缎”吧!看来这种布料不但在当时被用来作为礼服,而且还成了当时的时尚流行色了呢。

此外还有许多用作车马的装饰品的材料,比如汉代就有“绣”(像锦一样有颜色的丝织物)和“纯”(像素绢一样的细密而有光亮的丝织物)两种材料可以用来制作车饰。其中又以用纯制成的“绲条”最为流行,因为这种材料不仅光泽好,而且可以做成漂亮的弧形,很适合用来作车轮周边的装饰物使用。

古人认为“帛”是一种非常高级的材料,所以用它制作的器物一般也都比较华丽。于是后来人们就用“锦”来指那些质地好的物品——“锦匣”就是一种很豪华的包装盒;而“锦衣玉食”则是形容生活富贵的;至于“锦上添花、雪中送炭”更是家喻户晓的了……(引自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的袁锦翔著《中国古代丝绸史话》一书) 在现代汉语中,“锦”一般是指用多种色彩或花纹构成的精美的丝织品。不过在一些专业书籍中,它通常也被当作一种特殊的织物名称。例如《中国历代纺织技术》一书中就详细列出了许多种类的锦类丝织品的名称及其特征,其中就包括上面提到的许多已经失传的品种在内(该书是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的一部学术著作,作者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徐祖信教授)。由此可见我国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掌握了用多种色彩的纱线来交织出绚丽多彩的花色的技术手段来了,真是了不起呵!

鲍波鲍波优质答主

我是从《周易》那里知道的 《易经·说卦》里是这样说的 “震,东方也;离,南方也;兑,西方也;巽,东南方也;坎为北方水也;艮东北方山也;坤西南方土也;乾西北方位金也” 从这里可以得到一个结论——震(zhai4)是代表东方的(包括“东、南”),那么西就是坤啦! 所以我认为锦是坤字。

因为坤有“布帛之义”(见王弼注)故可理解为丝绸、丝织品等。而锦呢又比一般的好,所以用坤来表示这个意思也很合适呀~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