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五行属什么?

湛一龙湛一龙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五行”的本义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但它们不仅指这五种物质本身,更表示多种含义。 例如“金”,不仅仅是一种金属,还表示刚硬、肃杀、收敛等性质和意义;“木”也不单纯表示树木,还包含着生发、柔软、向上伸展等性质与意义;而“水火”则常表示消极、否定的性质和意义;“土”有包容万物之意,又有静止、稳定之性……这些特性都可以解释为“德”的特点——刚(健)、仁(爱)、柔(顺)、智(慧)、敦厚(温雅)等等,于是人们又用“五德”来解释“五行”——把金、木、水、火、土的特性分别比附为仁、义、礼、智、信,这就是古人解释“五行”的基本思路了。 “五德”系统最初用于解释帝王王朝更替的原因。如《春秋元命苞》说夏代得火德而生,商代得水德而成,周代得木德而至;秦始皇代周朝得土德,汉武帝以为得火德之征,因而以秦为非正当朝代而不屑一顾[1]。这种以“五德”解释王朝更替的方法,在东汉末年已明显不合实际,因此,王充、王符等人提出了新的学说——“天人感应论”,用来解“五德”说造成的难题。所谓“天人感应论”,就是天是有意志的,天的意志通过阴阳二气的变化表现出来,从而对人间产生影响。当一种政治势力兴起时,天就改变其颜色以显示征兆;一旦统治者暴虐无道,天就会发怒降下灾害以示警告;而当统治者幡然悔悟、施行善政时,天又会开心颜降下嘉瑞以奖励人臣。所以“五德”不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现象,而是上天根据人间的善恶情况而决定的,并且是循环反复的。这样就能避免王朝兴替的怪诞之说。

当然,无论怎样,作为古代朴素的认识世界方法的“五行”“五德”说都有不足之处:一方面,它所概括的事物本质是不全面的,甚至有时是勉强凑合的;另一方面,它的因果关系又是循环往复而非进步发展的。不过,作为一种朴素而又富有想象力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对于中国古代学术、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吕氏春秋·应同》到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再到朱熹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以及《周易参同契》中的“还丹”术,无不体现了“五行”说的影响。虽然这种影响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但是作为一种思维方式仍值得我们去挖掘和研究。

路全友路全友优质答主

我想说的是这个五行与周易八卦是无关的。 “五行”一词最早见于《尚书》中“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东汉时期王充所著《论衡·说日篇》中记载了这样一段话:“周秦之际,诸子辞赋,无不道阴阳五行矣……是故《易》有三百八十四爻;《洪范》,九畴之数也;《春秋》,十二公、六十甲子也。”

到了汉朝,人们对自然界的认知更加深入,开始用五行来解释自然界中的诸多现象。但这里所说的自然是包括天文地理在内的各种自然现象,而不是现在人们口中常说的风水。所以把古人创造的“五行”和现代一些神棍编造的“五行”混为一谈是很不对的。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