嘟在五行中属什么?

柏超柏超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 古代“东”和“东方”是分开使用的,比如《左传》里经常说“某方(如某方来)”“某国”而不说“某方东方”“某某国”。类似的还有“南”和“南方”,“西”和“西方”, “北”和“北方”等等。这种用法一直延续到现代汉语很多方言里头,北京话说“我出门往东去”不说“我出门往东方去”;广东人说“我到上海”不说是“我到东方上海”的;湖南人跟外地人说他在广州工作也不说他在“广州那个地方”——尽管普通话已经统一了词语的使用,但很多人还是习惯性地保持了自己的用词方式——这就是古汉语影响的结果。

2. 所以古代的东南西北是象形的,而不是像现代汉语中的方位词那样是指称性的名词。古人说的四个方向,指的是四种不同形状的东西。《尔雅·释丘》里有记载——“丘必有所受曰阜……左右所挟曰翼,谓之方丘;居地之中而大曰昆仑之丘,载区夏也,四方而侧下名曰幽州之丘、大陵之丘;左右所拥曰翼,谓大岳之山;四旁皆达曰曾陵之丘……”就是说所谓东西南北,其实就是四种地形特点的概括而已,并不是具体的方位名。

3. 但是随着人们对空间认知的加深以及方位语汇的统一化,这四个名称逐渐开始有了指称意义。于是就有了“东方”这个概念,它不再是地形特征的概念概括,而是指一个具体的地域范围。那么“东”是什么形呢?当然是日升之处,而且因为是方位词,所以必须和“日”联系起来使用,于是就产生了“太阳升起的方向”的意思。至于为什么不是“太阳降落的方向”,这个问题很简单,因为“日落的地方叫‘西’嘛”……于是乎我们就能理解“东边日出西边雨”这句诗是什么意思了。

4. 其实除了“东”以外,其他的三个方位词也是一样的情况。南方就是阳极之地——因此有朝阳的意思、又有炎热之意;北方则是阴极之所,因此有黑暗的含义;西方和西南方为阴极阳生之处,故多山;东北为阳气初升与阴气始降之间,且与南相背,故多林;西北为阴盛阳衰所在,又与东北相反故而多沙;东南为阴阳平衡之处,亦为水气汇集之所故而多水;而中央则是一阴一阳相交之处,也是天地人三才交汇之所,故多为平原。

5. “上”和“下”这两个词就有点意思,它们在古代其实是同一个字的不同的写法。根据一些考古成果表明,这个字最早写作「」,是个象型文字,描绘的是屋顶的样子,因此引申出了高、上的含义,同时也用来表示方位中的上方、上面的概念。后来这个字被简化成「」后,为了区分上下两个读音,就在下面加了一笔以示区别,就变成了今天的「」;但由于这一笔过于纤细,于是在书写的过程中渐渐就淡化成了「」「」这样的点,并最终成为了另一个字形,即「」。

6. 有趣的是,由于「」同时还是“出”的字形,所以这个字还衍生出了一个含义为“出行”的动词,即「」,这个意思就是很明显的了,你从你家出门往哪边走你就处于哪个方向、哪个方位上。当然这只是个动补结构,真正的方位词语是在前边的动词部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