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字五行属什么?

程灵泉程灵泉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其实这个“五”不是数学上的概念,《尔雅·释诂》“五,余也。”(郭璞注:“谓空虚也”) 五有“我”的意思——《说文解字》“五,吾口,从一从口。”

那么五行是“五个‘我’”吗? 甲骨文中,金文的“五”像两手相握之形;小篆改为二横画相连而成。金文、篆书之“五”与数字5的英文数字“5”颇为相似。而隶书、草书之“五”则将篆书的二横画写成了一竖画上划一短横,下画一短竖。楷书承自草书,但“上横”演变为“一”,而“短竖”则变成了“竖弯钩”。现代汉字中的“五”由此而来。 “行”字的古文字作图21-1b (甲文)、图21-1c(小篆) (据杨伯峻编著《中国古代语文名著选读》) 从上图可知,所谓木、火、土、金、水只是上下排列的两个“彳”和一个“辶”而已。 因此这里的“行”应该取的是“行列”的含义——古人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这五类物质组成的,也就是由这五种成分按照不同比例组合成的,所以把这五种物质称作五行。

当然也有另一种解释,清代学者段玉裁在《说文解学解字六书通序》中说:“凡地之中人为行,如人之行步然……此物象本原之说,非后世之言五行者也。”也就是说古代的“行人”并非现在意义上的交通人,而是指大地上的人,或者说是指一个“社会”或者国家的人。

这种观点被近代学者采纳并成为主流,比如梁启超就曾经做过这样的论述:“按五行之名,起于五德终始之说。盖以五为一循环,故曰行。言天地间万事变化,莫不如此循环往复。”(参见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第七章第五节)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