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五行属什么?
五行(中国上古哲学的五德),又称五行、五德、五性、五常等说法来源自古代中国人以五为基深的哲学观念和思想体系,认为世界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元素构成,它们相互生克,充满天地间。 《尚书·洪范》记载了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此五行,更相依也。”意思是说,水、火、木、金、土这五种物质是宇宙的根本,彼此之间的运动变化产生了世间万物。 据传五行的产生源于中国古代对星象的观测,古人将天空划分为五个区域,即东方苍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各占七个星座,每个星座都由若干恒星组成。五行学说最初用来研究自然界现象的演变及其规律,并逐渐应用于社会领域,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思维方法。 根据五行学说的不同,五行被赋予不同的内涵,用以解释自然界的各种变化,包括自然界形形色色的物体。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五行又衍生出干支纪年法等多种文化形式。
1. 木行:有春生、升发、条达之特性;对应方位为东,季节为春季,颜色为绿,味为酸,动为筋,为屈。 2. 火行:具有炎上、向光、外展的特性;对应方位为南,季节为夏季,颜色为红,味为苦,动为脉,为伸。 3. 土行:有长养、化育的特性;对应方位为中,季节为四季末,颜色为黄,味甘,静为肉,为缓。 4. 金行:有肃杀、收敛、清净的特性;对应方位为西,季节为秋季,颜色为白,味咸,动为筋,为屈。 5. 水行:有寒润、向下、向内的特性;对应方位为北,季节为冬季,颜色为黑,味为咸,静为骨,为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