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崇是什么五行?

马灵儿马灵儿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在《五行大义》里,把“五”和“行”拆开来解释(按现在来说就是概念的定义),然后分别定义如下: 木:生,生长;仁,生物被养之名,是表示属性。 金:成、就。义,取断物定决之称,也是表示属性。 火:荣,茂盛的意思,礼,取别异之称,也是表示属性。 水:处,所居之处;智,知也,能知吉凶谓之智,也表示属性。 土:主,含万物而化育之名,是表示特性。 “行”的意思可以理解为运动变化,也可以理解为道路。 而所谓“行春”则是古代的一种禳解之法。 根据史料记载,此法盛行于东周时期。其法具体如何已不可考,但可以看出来的是这是基于阴阳五行的说法的术数,与风水堪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到了后世,对这一方法的解说更是五花八门。如明代的《诸家神煞分类汇编二卷·行春歌》中就说:凡立春之日,士女戴春幡春胜,或剪彩为燕以戴之,名曰行春风,以为百事皆宜之意。至于立春后五日,则云立春破五,见雁来,俗说春打五雷,众虫皆藏形,而燕子则不来。若见有飞,乃大吉昌....此亦言立春之日,百无禁忌者,盖用春时阳气方动之时,驱除不祥耳。又《增删卜易》中有曰:余曾阅行春歌诀曰:凡建寅之月起立春之日为上元,立春日为中元,立春分日为下元。上元日行一二十里,中元日行五六里,下元日二三里,每交节必随节气方向而行,否则必有祸患。 其实这不过是古人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所总结出来的生活经验而已。比如立春这个时节,正是万物复苏,各种害虫也开始滋生的时候。人们为了驱赶这些害虫,于是就制作一些形象的动物纸扎进行祭祀,这就是所谓的“纸鹞”。后来这种风俗渐渐演化成了现在的放风筝。 再比如行春的日期是按照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而不是正月一日来算。因为正月一日虽然算是一年的开始,但真正的春天要到立春以后才来临。这也说明古人已经很懂得根据季节的变化来进行相应的活动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