宸五行是什么?

靳柯靳柯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 宸”字的五行是土,这个结论怎么得来的? “ 宸”部首为“宀”,而“宀”的偏旁部首在康熙字典里归入“广部”,所以查询“广”字五行的结果来推导“宸”字的五行,“广”字五行为木,那“宸”字的五行就是土了(水生木)。 用同样的方法查询与“屋”相关的字,比如“家、宇、宝盖头上的字”等,它们的五行都是土或火。 所以很多人根据这些字来给宝宝起名,寓意着孩子未来能够拥有温暖安全的家,衣食无忧。 但这里有一个问题:这些带“屋”的字古代属于“广部”,可是现在都划归为“房字部”,并且康熙字典里的“房”字五行为水(第一笔画为竖,对应宫位为午),这跟以前的五行属性可不一样。 如果是按照现代汉字学来说,那么大部分带有“广、屋”的字五行应该都为水。

我翻阅了很多资料,发现关于“广”字五行这个问题上,近代学者王力的看法跟我们现代的看法是一样的,即大部分“广”字头字五行属水。 而唐代的《五行大义》却持另一种观点,认为“广”字头的字五行应为木。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古文字“广”的字形像一幢房子,所以“广”字金文小篆的笔画数都是七画,按汉字的五行理论,第七画为“短横”的汉字五行都属木。 但是汉代的《史记·孔子世家》有一条“焚书坑儒”的记载:"诸侯君子二人,至,谓伯夷以暴亡,武王不以伐纣为篡也……皆载在鲁春秋内。二书具存,孔子亦既卒,其语稍缺。"这里的“两书”指的是《尚书》和《春秋》,也就是说在汉代这两部书里记载的内容有些互相矛盾。

《春秋》里面伯夷说周武王伐纣之事为“篡”,而《尚书》中却说武王伐纣之时“惟乃丕显考文王,受命昭祀。”即周武王伐纣之事被记载为“受天命、昭神明”,显然此处的武王是不存在“叛”或“篡”的问题的。 那到底谁对谁错呢?汉代学者们为了调和这两处记载的矛盾,发明了一个词叫“阙疑”,表示对于此事“暂时不能肯定谁对谁错”。

而后来很多学者为了显示自己比前人高明,就不断给古人打补丁,把前面所有有“伪”字记载的文献全部删掉(如《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的“李斯劝始皇焚书”),或者把本来属水的文字改成属木(如“广”字)。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