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是什么五行?
夏,木火相生 夏在四季中为第二季,由春至夏,天地阳气渐盛,万物生机盎然。《礼记·月令》中描述的四月“孟立夏,土王用事”、五月“仲立夏,阴气微上”、六月“季立夏,阴盛阳微”,形象地表达了夏季阴阳消长的规律——夏至一阴生,小暑四陰涨,大暑一陽升,立秋陽極盛,处暑陰漸長,白露風清涼,秋分陰陽平,寒露氣肅殺,霜降陰更滿,立冬小雪陽始藏,大雪陰彌固,冬至小寒陰极盛!
所以,夏与冬一样,是陰陽最動蕩的時候,也是疾病最容易滋生的時候。古人很早就认识到這一點,因此非常重視對夏病的预防和治療。早在先秦典籍《黄帝内经》中就明确指出:“法于阴阳,和於术数,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法”就是效法,人應該效法自然界的陰陽消長规律來調養身心;“術數”則包括食物、飲品、作息時間,都是具體的養生措施;“妄作勞”則是指無節制的勞作和精神耗傷。
如果违反上述法则,輕則百病丛生,重者早夭。相反,若能按照夏季陰陽消長的規律來调攝身心,則可以防患于未然。 《黄帝内经》还具体给出了夏季養生的方法: “夜臥早起,無厭於日,此夏氣之應,養生之道也。” 意謂夏季要晚睡早起,不要懼怕白天過短,空虛了夜晚時辰。因為白晝越长,越能適應陽氣上升的趨勢,夜晚越早睡就越能順應陰氣下降的趋势。只有保持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才能與夏季的陰陽變化保持一致性,做到養生。
除了早睡早起之外,還要注意防止內熱。因為夏天气溫最高,人很容易產生內熱。如《素問·五常政大論》指出:“民病熱中。”若內熱發生,可服食苦味藥物及蔬菜(如苦瓜等),多吃菜湯以清熱,也可喝少量酒導致微醺,以通經絡、降內火。 在精神調摄方面也要多加注意,因為夏季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的時候,人容易出现心火旺盛的情緒。《黄帝内经》提醒我们要“使志勿怒”,即心情愉快,切忌暴怒或者情志不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