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属于什么五行?

咸依韵咸依韵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中医理论的哲学基础是五行生克制化,但五行学说是中医学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之一,而不是中医的理论基础。 五行学说简单说来就是“五行的相生相克”。 “相生”即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则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在古代人们基于对天地万物规律认识的基础上,总结出这样的生存法则。

首先,自然界一切事物都离不开水火土风阴阳这10种基本元素,它们相互之间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而中医也正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 所谓“五行相生不悖逆,相克不相攻”,这是古人观察自然界的真实现象得来的结论,也是有根据的。 例如树木可以吸收水分、氧气,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又是云雾的主要成分,所以说木生火;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地方,为植物提供营养,说土木克水。这都是自然界真实存在的现象,不是凭空想象的。

其次,在五行之中,任何一行过旺或过衰,都会招来祸端。所以古人在治病的时候,不仅要考虑病因,还要考虑病人的体质以及年龄性别等因素,就是要做到“五行平衡”,力求达到一种健康的状态。 当然,“五行平衡”是一个整体概念,并不意味着要每个成分都要一样多才行。

五行学说是中医学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之一。早在先秦时期,就有关于五行的书籍流传至今。《尚书·洪范》云:“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这是我国目前见到的最早记载五行内容的文献。

在中医理论的形成过程中,五行学说是起着重要作用的。如《黄帝内经》中谈到人的生命过程就像日出月落一样,有“生、长、收、减、亡”五个阶段(即人生5季),每一季又对应五脏中的一脏,称为“五脏主时”,这也是五行的内容。再如在论述人体的生理功能时说到的“肝主疏泄”“脾主运化”……等等,实际上都是建立在五行学说为基础上的。 至于“木生火、火生土……”之类,那是后来的医生们在看了太多的疾病发生后,基于五行生克原理总结出的规律,用来指导临床实践的。虽然有一定的科学性,但也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在现代西医看来可能有些荒谬。但在古人看来,这些却是合乎道理的。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