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输什么五行?
“玻璃”的本义指有花纹的玉器,与宝石、玛瑙等一样,属于“玉”的一种,在五色中主为“白”(或称“银白”)色。古人用五色来表示五行的属性:木火土金水,所以从五行角度讲,“玻璃”属水。《尚书·洪范》说:“水曰润下。”
古人认为“金生水”“水克火”。古代炼丹家认为,金水可以化合生成玄珠,即所谓的“五金之精,入于水中而生珠”,故“玻璃”又被称为“水玉”或者“水生玉”;而陶宗仪则称其为“水精”。明人杨慎《杨升庵集·丹炉峰记》中有“水基之石,玉质而晶亮如墨”句,说的就是“玻璃”。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玻璃”是一种矿物,而不是我们如今用的玻璃。我们现在使用的玻璃,是公元14世纪传入中国的。
这种新出现的材料,被命名为“玻璃”,并在元代成为正式名称。不过此时还没有与现今相似的烧制工艺。到明代以后,才渐渐出现无色透明的玻璃。 那么,为什么古代的冶炼技术无法达到生产透明玻璃的要求呢?其实也不难理解。要使原料中的硅酸根(SiO32-)全部或大部分转化为二氧化硅(SiO2)并熔化为液体,就必须有高温和强还原剂。
但古代的高温冶炼技术很难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即使具备,也很难控制好温度和时间,使得原料完全反应,最终造成玻璃中含有氧化铁等杂质,致使玻璃呈黄色甚至红茶色。这样的材质怎么能烧出透明无比、清澈晶莹的玻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