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五行属于什么?
五行的来源,《尚书》中有云“五行之治”,可见其起源于上古,但具体怎么来的,现在已经是无从考证了。 先秦时期,人们已经普遍认同这五种元素的体系(当然那时候的五行和今天的五行并不是一回事);战国时期出现了五行相胜的理论 (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西汉末年,有人提出了五行相生理论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这两种相生相克的说法都体现在汉儒著述的《白虎通》中。 魏晋南北朝时,郭璞注《周易·乾卦》曰: “乾,天也,故曰‘天行’。……五行者,土、金、水、火、木。”这里明确提及“五行”并指出“五行”的内容为土、金、水、火、木,与今人之说法基本相同。
隋唐时,有人提出“五行”的概念源于“五方”,因为在中原地区看东西方向时,早晨东方出现太阳时,南方是旭日初升而不是夕阳西下,西方是夕阳西下而不是旭日东升,北方是皓月当空而不是烈日炎炎,东北是朝阳初露而非残月如钩,西北是弯月斜挂而不像太阳高照。因此他们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五行者,五方的形象也。”“东属木,西属金,南属火,北属水,中属土。木火土金水,此五行之正位。”
宋朝时,朱熹注《周易·乾》曰: “所谓五行,阴阳之所寄,金木水火土。”他指出了五行中的阴阳交替情况,即阳极生阴为水,阴极生阳为火,阳极再生阴为土,阴极再生阳为金,阳极再生阴为木。 明朝王磐的《草木子》中也提到:“人有阴阳,物有刚柔,天地之间,原只阴阳五行。”这里的“阴阳五行”的概念已包含当今之含义。
总之,从上述文献来看,五行的概念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演变而来的。今天所认为的五行,古人认为其实是有一定的顺序的,这个顺序就是:“木火土金水”或者“水火土金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