汸五行属什么?

公冶建光公冶建光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汸”字,读作fāng ,繁体字写作“汸”,《广韵》《集韵》皆注音方良切,去声。本义为水名;又通“汸氾”(fán),水流漫溢貌。 由“汸”的字形结构可知,其本义应与水有关。

金文中的“汸”字,像两股水流的形状,其中一股水流还露出了水面,故有学者认为是“汸汎”二字合文。“汸汎”即“滂氾”(pāng fàn),形容水流四溢的的样子。战国楚简中有“旁汎”两个字,也指积水、洪水。汉代刘熙在《释名·释山》中解释“嶓冢”一词时说“嶓,泛也,其山多水漫流也。”“汜”或“汎”,又通假“肆”,因此也有泛滥的意思。

小篆中的“汸”字,与金文字形相比,只有左边的偏旁发生了变化,可见此字本是形声字,左边的水旁表示词义所属类别,右边方的声旁则给出读音。《说文解字》卷七水部“汸”字下录古文二,一为从水的“方”,一为从水的“番”,显然也是字形演变的结果。清儒段玉裁注曰:“古文书‘邡’作‘汸’……则知‘汸’‘邡’古音相近;‘番’字亦作‘邡’。”

现代汉语词典和百度百科等工具书中均收录了“汸”字,并标注出自《康熙字典》[1],而《康熙字典》中“汸”字的注解引用的正是《唐韵》。“汸”字至少在唐代就已经成为了一个完整的汉字,且至今拼音输入法中仍然被作为关键词使用。 “汸”字的方言音变情况,可参看“汸”字的拼音注释。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