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字属哪五行?
“红”字的五行属性,历史上争论很大。 一种观点认为,红色在五行中属火。因为五色中的“赤色”就是红色的,而《礼记·礼运》中就有记载:“是故天子……行则执琮玉,步则摇琮玉。”用现代的话来说,帝王出行的时候,手里要拿着一个象征吉祥的玉器(琮),走路的时候,手上的玉器也要随着步伐一起摆动。这显然是在模仿古代祭祀时“举璋以舞”的仪式。
而早在东汉,郑玄就注解说:“璧,美玉也;琮,似璧而小,五方色。”也就是说,在东汉时期,人们已经认识到,像“璧”一样的红色玉石属于正黄色,而像“琮”一样形状的玉器,是五种颜色中最弱的黄色。 到了宋代,朱熹进一步阐述了这一看法并获得了普遍的认可。他在《朱子全书·卷七十九·读书之四》中说:“古人造字,皆有个意态。如‘红’字从‘工’旁,则是工人之手;从‘纟’傍,则是丝缕之形。所谓意态。如今把一片红纸贴于桌上,这叫作‘红’者,即从‘工’旁之意。”
另一种观点认为,红色应该属木。持这种观点的人很多,而且理由也很充分。 因为木生火,火为红色,所以从五行相生来讲,红色应该是属火的。人们在实际生活中也经常用到这个定律来推导颜色的五行属性和来源。比如古代的文人墨客们在写文章的时候,如果遇到需要描写“红杏枝头春意闹”或者“万树繁花浓似云”的时候,如果直接使用“红”、“花”这样的词,似乎太直白了。于是他们往往使用了暗示力更强的词语,例如“丹砂”“赤霞”或者“芳菲”等。 用现代的科学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红色”属于何种五行确实是颇费周章的。 因为人的视觉器官对色彩的识别依赖于三种色素细胞,它们分别是锥状细胞C,杆状细胞M和带状细胞L。其中,锥状细胞又分为C1和C2两种,分别负责感知红色和橙色;杆状细胞有4种,分别对绿色、蓝色、靛蓝色和紫色有反应;而带状的细胞有2种,分别对黄色和奶油色有反应。 这四种细胞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是有选择性差异的(见表一)。
同一种色光,由于受到眼睛中不同细胞的作用,在人脑中有可能产生了不同的色彩感觉,也就是不同人对于同一色彩的感知是有差别的。从生理学上来看,色彩的属性其实是很难准确界定属性的。 从心理学上来看,人们对色彩的感觉还常常取决于先入为主的价值观。例如,我们常说某个人很“心细”,其实“细”这个词本身就是一个价值判断,它取决于我们看待这个人的视角。而从物理角度来讲,任何物体本身的色调都是连续渐变而不是截然分开的。这也使得我们对色彩的认知经常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