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五行属什么?

凌国娣凌国娣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在《康熙字典》中,“脆”字解释为: 【集韻】倉芮切,音翠。鮮明也。【說文】艸木生銳而薄謂之脆。俗作翠。通作粹。 (網絡图片) 在《廣韻》中,“脆”字解釋為: 【集韻】倉芮切。與翠同。【正韻】倉內切,音毳。義同。(網絡图片) 以上兩书都是清代康熙年间的著作,其中對於“脆”字的解釋大同小異;其皆以“倉芮切”為“脆”字的音書,并認為“脆”字的意思就是“鮮明”、“茂盛”之意。 而宋代蘇辙著的《詩集傳》對此字的解釋是: 酥脆者,芽莖堅脆之名。或曰,未出土時曰蘗,見土曰芽,芽壯曰莖,莖葉繁茂曰菜。……陸璣疏云,苣荬菜一名齟軔。郭璞注云,齟軔,今人名曰苦荬菜。劉逵注云,葉似芹菜而莖圓滑,色青綠,有刺。(網絡图片) 這段話大意是指,蘇轍認為“脆”的意思是“茎葉堅脆”,而“酥脆”則是形容“未出土時的幼苗”和“見土的嫩芽”十分堅硬而且鋒利。

明朝朱建勳編寫的《說文解字註》對這個字的意思解釋為: 《易·艮》初九。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面言凶。鄭元辭。李光地評曰。此卦舍乾取艮。如人之背,為陽所背。不得其位。不能得志也。《詩·召南·行露》。豈無他人。維子之言。莫予敢違。陳詳允釋。柔之為語,專主於謙退。此詩五言之旨,在於自勉。勿失時機耳。 按《易》艮為山為止為高。此爻象止高之中,有陰氣之屬。故下言不獲身。不獲身者,不得進往也。行其庭。庭者,堂之前也。古人廳事未興,堂宇狹仄。故《詩》云。執帚。今人惟廳事中掃地曰執帚。見《禮記·曲禮》。又,《禮記·檀弓》。君臨菑而命相。相曰。敬謝君命。秉耒而長嘯。夫揮戈者,以戈擲人之勢。揮者,揚也。戈,方口刃。《周禮》。掌捍戈。謂扞去其刃。旁加二刃。後世鉤镰刀是其類。 按以上文字大意是說,朱建勳認為“脆”字的意思是“受到阻礙而不能前進”,“酥軟”指的是像背上的鱗甲一樣的東西。

而在宋朝沈晦撰写的《詩義總解》中,對于“脆”“酥”二字有如下解釋: 脆,草盛而下覆也。《說文》曰:“艸木生銳而薄謂之脆”,言其薄也。《爾雅》曰:“萑葦纓䕡谓之脆。”此草本之至細而銳者也。《毛詩》多訓爲脆。蓋本指其形質而言,猶言尖。 酥,草木汁液流出而凝結者。《說文》曰:“酥,少膏。”言其少也。《爾雅》曰:“草木之精液謂之酥。”此木本之潤澤而流滋者也。《毛詩》亦多訓爲酥。蓋指其分泌而有潤澤之狀者。

以上三部著作皆出自清代以前,其對於“脆”“酥”二字的解釋多數與《康熙字典》、《廣韻》相近,即認為“脆”字的意思是“鮮明”“茂盛”,“酥”的字意思是“草木上流下的分泌物”。

唯明代朱建勛所著《說文解字註》一書將“脆”理解為“受阻而不能前進”,“酥”理解为“草木的汁液凝固而成的塊狀物”,則與我們現代一般人的认知較爲接近。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