嗾五行属什么?

林震晞林震晞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嗾”字在《说文》中有解释,但并不准确。段玉裁注云 “今本作狮。字书载此。案,音殊。从马,声。俗字也。” 也就是说,在古代,“嗾”就是“狮”,而现在的“狮”是“嗾”的简化字;并且这个字在古代读“shī”。 现在的问题是,古代文献中的“嗾”是否都是误字? 我查找了《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论语·先进篇》等先秦文献以及汉代资料,发现里面确实出现了很多用“狮”代“嗾”的现象。

如,《春秋·僖公二十三年》记载,“邾人僭姓邾。”而孔子所作的《春秋·序》中却作“邾弑其君。”这是明显的将“弑”字借代为“狮”的字形。 再如《汉书·王褒传》言,“宣帝时修武帝故事,猎狐台。”颜师古注称,“猎狐台者,武帝所筑以射狐也。或作‘狮子’,非矣。”说明“狮”字也是后人根据字形所臆想的文字。

但是也有一个例外,我在先秦典籍中发现了一例将“瞍”字借代为“嗾”的例子(见《韩非子·外储说右下》),而且这个词的意思也与“嗾”字一致。那么这个“瞍”字又当如何解释呢?我认为,“瞍”应读为“宿”(古文作“𩶒”),且与“薮”字通假。清儒孙诒让指出,“籀文宿作𦏕,與叟通。”(详见《籀文疏证》) 而“宿”的本意是指星宿,古人把宇宙间天体的运行分为二十四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宿”。可见“宿”的古体字形状与“瞍”极为相似。

所以我将“嗾”字的结构分析定为:“马”旁表示声音的类母字,“蚤”头表示意义的类父字。“蚤”头表示的意义就是“指使人做坏事”,引申义为“指使”“教唆”。 这样,“嗾”字就具有了形音字的特点。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