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五行属性是什么?

廖光春廖光春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关于徳的五行属性,历史上争论不休。主要观点有四: 1、謂之行陰者,以《易》之乾為金,坤為水,兌為金,離為火。此四卦五行具備,而陰陽順行。若巽為木,震為雷,艮為山,坎為水,則五行的次序倒置了,所以不行。

2、謂之屬土者,以乾為金,坤為土,兌為金,離為火,故五行俱全。巽為風,震為雷,艮為山,兌為澤,其餘二位空缺。

3、謂之属木者,以乾為金,坤為銀,震為木,巽為風,離為火,此四行俱備。兌為金,艮為山,坎為水,余位虛空。

4、以上三說都不對!應該說是屬阴阳合德之土。即以乾為金,坤為土,兑為金,離為火,巽為風。因風土生萬物,沒有風則土不生物,故風與土合成一氣。這種說法也符合《易经·坤傳》“西南得朋,乃與類行”的道理。

以上只是對於德五行属性的爭論,那麼接下來我們再看看古人怎樣界定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五行属性呢?

古書云:天干五行,甲為木,乙為陰木,丙為陽火,丁為陰火,戊為土,己為陰土,庚為金,辛為陰金,壬為水,癸為陰水。

地支五行:子為陰水,丑為陽土,寅為陰木,卯為陽木,辰為陽土,巳為陰火,午為陽火,未為阴木,申為陽金,酉為陰金,戌為陽土,亥為陰水。 需指出的是,在漢代以前,地支的五行是按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地支所配天干而论其五行。如立春後黃雞首鳴時,干支之交,是陰陽交替之時,其五日一候,每候又三天,每三天為一節,所以立春後五天為木,三天為火,四天為水。如此循環,直到小寒大寒,周而复始。這個時候的地支五行是按照與之相配的天干推算的。

到了汉代,人们逐渐建立了固定的十神观念,于是用生克制化的方式推演五行運動的規律。因此就形成了今天的八宮五行。即以八卦來代表八個方位,以干支代表五臟六腑,以中宮脾胃爲中央,東北為腎,東南為心,正西為肺,西北為肝,北方為腎(膀胱),南方為小肠。

我們現在用到的五行學說就是從此衍化而來的。 這裡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古人把八字五行缺哪一行,就補哪一行的方法是不對的。

一是時令五行不是固定不變的。二是日幹本身具有五行性,不需要補。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