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的五行是什么?

党冰党冰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题主既然问的不是玄学也不是相术,那就只能从五行的起源开始讲了(虽然我也算会一点相术) 先秦的时候人们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由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基本元素构成的,所以称之为五行。 后世把五行延伸为五德——金德、木德、水德、火德和土德。 汉文帝时,有人根据当时社会状况,提出了“三才”的概念,也就是天、地、人。并据此演化出了“天道”“地道”“人道”的说法。

汉代的易学家认为,世上一切事物都可以分成阴阳两个性质相反的部分,即所谓“阴阳消长”。 在“三才论”的基础上,他们指出,天地之间有上下之分,人生于世也有尊卑之别,因此天道有阳刚之美(君道),地道有阴柔之德(臣道),人道则贵中和之美(子道)。这就是所谓的“王道之三德”。 “王道之三德”的形成来自于东汉著名易学大家郑玄。他在研究《周易》的时候引入了“三才”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对“王道之三德”进行了详细的解释。

此后,宋明理学家又接过“王道之三德”的旗帜,对三德的内涵进行了补充完善。 到了明朝,王阳明心学盛行,学者们又开始质疑起三德来。 王阳明心学的核心是“致良知”,认为良知就是天的德行,人间的一切善都是良知在外表现的成果。既然如此,君子的德行自然也是良知的体现。 所以王阳明说,“夫圣人之道,坦坦荡荡,平平常常,日月其除,四时更运,只在这个里做功夫,何等简易!何等真切!” 所以王阳明的弟子薛侃在谈到师门的德行标准时说道,“吾师门中德行之谓也。” 王阳明另一位著名的弟子钱福也说,“我辈用功,只求日减一分私欲,日添一分明德。而圣贤之意至矣尽矣。其他所谓功业文章,固非所计议矣。” 也就是说,圣人的德行其实是很简单很平凡的,不需要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业,只需要每日反省自己,去掉一些私心和欲望,存一些善良的天性即可。于是明代理学家们所说的“明德”就变成了与“天心”、“天道”差不多的概念了。 这样一来,王阳明的学说实际上就驳斥了传统的“王道之三德”。

清初的大哲学家戴震在评价王阳明的学说时指出,明代的理学是“以意犯分,蔑格于理”,实际已经偏离了儒家的正统。 他认为儒家学说真正的精髓在于《大学》,而要实践《大学》的学问就要遵循朱熹的路数。否则就会出现王阳明那样的偏向。 于是乎,传统意义上的“王道之三德”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君子三德”——智、仁、勇。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