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字五行属于什么?

庾亦中庾亦中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蛟”字有不同写法,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图一),字形像蛇身与鱼尾之间有脚(或腿)的样子;金文中(图二),字形上部像鸟,中间像鱼,下部像脚;小篆中(图三),字形上部与水有关,中间像鱼,下部像足。“蛟”字的造字原理是象形。《说文解字》认为“蛟”字是指“蛟螭”之“蛟”: “无足而飞曰蛟。从虫,交声。”“螭”就是传说中无足的龙,因此“蛟螭”连用的意思是“没有脚的龙”。这种龙形状如水母,长得很像蛇,所以“蛟”字从虫。

但战国文字里出现了另一种形体(图四),上面好像一个倒立的「巳」字,下面变成两个「止」字,这个字是「沼」字。古文字学大家李孝定先生认为这就是“蛟”的初文,本义指水中动物。清代段玉裁在《说文解字》中就继承了这一观点: 「江,水涯也,从水,见字。」「河,水径也,从水,可省。」 他把“沼”当作“蛟”的本字,还举出了不少例证。如:

1.周礼·天官·醢人·注:「豚,猪也。」汉·刘熙《释名·释肉菜》:「豚,短脰肥尻者也。」清·郝懿行《尔雅·释畜》疏 :「今人呼水中所生鱼之身肥而短者,名之为泥鳅……北方谓之鳅鱼,音都切。」 2.楚辞·天问·序:「周王问何故得泉,屈原何故被放。」东汉·王逸《楚辞·天问章句》:「伯夷何所酌,而沈于北海。」唐·韩愈《陆浑山火》诗之一:「麒麟走而死,蛟螭散而行。」

3.山海经·大荒东经·注:「帝舜葬於苍梧之野,尧葬於济阴之城。」晋·郭璞注引三国魏·皇甫谧《帝王世纪》:「舜元妃登比氏生子,曰商均,处东海,姓姚,姓妫。」南朝·梁·萧统《文选序》:「虞氏文章,类多浅易。」 中国古代地理观念强,很多地名用字跟江河湖海有关,这可能会让人误以为这些字的水边含义是后天加的,其实它们早就有了。比如“池”字,古文字学家李孝定先生认为它本义是个象形字,表示的就是水塘的意思(图五):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