茾的五行属什么?

单于云桐单于云桐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神农本草经》记载,秦艽有“逐寒、去湿痹”等功效; 《别录》又载其可除“肠中结气”之症。 《唐本草》云,“主风眩”。

《食疗本草》谓其能治“腹中冷痛”等。 《日华子》中说它能治疗“腹藏气滞”等症。 清·《药品化义》则认为它有养血柔肝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还表明,秦艽具有镇静、镇痛、解热和抗炎等作用。 不过,在临床使用秦艽的过程中也有一些禁忌证需注意。首先,阴虚内热者不宜服用此药;秦艽还能引起过敏反应,因此对秦艽过敏的人要忌服。秦艽还能抑制中枢神经,故不可过量或长期连续服用。

那么,这味“逐寒气,去风湿痹”的药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 原来,秦艽是当归的幼虫在生长至2~3年时所形成的块茎,故名“陇西秦艽”“西秦艽”。因古代陇西一带为秦国的领地,故而有了这种说法。

至于为何将其称作“秦艽”,有两种说法较为可信——

其一与秦国有关,相传秦始皇为求长生而东巡时,曾命令手下寻找能够延年益寿的中药,大臣们四处探寻,最后在西域找到了能治疗风湿病的草药,秦始皇大喜过望,便令将此草进贡回京,并赐名为“秦艽”(意为“秦皇所求之药”)。

其二与地名有关,据清代《本草纲目拾遗》所载,秦艽原指一种产于甘肃陇西一带的药材,因其质量好而得名,后来人们为了便于区分其他产地的秦艽,就以甘肃的“陇”字来命名产地以外的秦艽为“南秦艽”。由于古人常把“秦”看作第一人称,久而久之,秦艽就与秦国无关了……

看来,这味有着悠久药用历史的中药材,与秦朝还真有些联系呢! 而关于它的传说当然不止于此——“羌”是我国古代西部的一个民族,他们的语言被作为汉语的翻译工具,被称为“译语”,后演变为“汉语”一词。据说这是因为汉朝时羌人帮助汉军平定了叛乱,汉帝便将秦艽赐予羌王以示嘉奖。因为“艽”字的读音与秦汉时期的“羌”非常相似,所以羌王就将这种药称为“秦艽”,以向世人昭示它们之间的渊源以及自己感激汉朝的心意。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