戌对应五行是什么?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古人通过观察天象确定方位,再根据方位对应着人体的经脉。《黄帝内经》中讲到"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人体十二正经中有四条是沿着经络行走的,叫做"循经";有八条是横向运行的,叫做"横络";还有四条是上下走的,叫做"经筋"。这十二条经络又分为阴经和阳经,它们的交会集合之处,在人体叫做腧穴(又称穴位)。
每个穴位都有一个名称,命名方式是根据所在的经络、位置、形态以及功能来定的。比如胃经的腧穴,大多以“上”字结尾,因为胃经多位于人体上部;胆经经筋多垂直向下走行,所以其经穴以“下”字结尾。再比如足三里,足跟外侧凹陷中是脾经经筋结聚的部位,且此处是胃经、胆经交汇之所,故名足三里。 古人通过观察天象,发现某些星星的位置是在不断变化的,就按照这种位置变化把星空分成了二十八组,每组各有一个代表星座,这种划分法叫"二十八宿距度法"。
每个星座都包含许多亮星,每两个相邻的星座之间既有一亮一暗两条线,这条线就是我们所熟知的黄道和白道-其实这就是太阳在天空中运行时所遵循的路线。由于地球公转轨道是椭圆的,因此每隔约365.2422天,太阳都会回到同一星座起始点。为了表示这一天文现象,古人将黄道划分成12等份,每15°为一等份,每一等份对应一种星座,叫做"星座度数"。
基于此,古代医学家们按照中医经络理论,并参考天文观测结果,绘制出了著名的《灵枢·经别》图。在这幅图中,每条经络都用一个星座的坐标来表示,每个穴位的坐标则是由该经所有穴位的坐标平均值得到的。如果能够准确地测定出穴位的经纬度,就可以根据《灵枢·经别》图的规律推导出该经络的走向及内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