棐的五行属什么?

荀怡彦荀怡彦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棐”字在现代汉语中只有fěi一个读音,是个多音字,但在古代还有另一个读音fēi,读作fēi时这个字指的是一种木的名字,这是一种很美的树,《尔雅·释木》注:“柎,花萼;柎,扉,谓木名也。”晋代文学家郭璞注:“今樊竹,俗呼粉竹,江左人谓之拂。”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有诗句“青丝络脑排鬟凤,薄翅腻尘拂鬓蜂。”这里的“拂”字指的就是这种竹子。

“棐”字的本义就是指这种树或竹。明代著作《草木子》中记载了这种木材的特点:“棐木,细叶,色青,有光,味似沉香。其材轻而坚,可作建筑用材、雕刻和制作家具等,古人常用它来做书案或者屏风一类的家具。由于这种材质的硬度较高,不容易磨损,因此常被用来做笔筒之类的文房用具。” 除了用于制家具外,这种木材在古代还被用来制作琴。东汉许慎撰写的《说文解字》中记载:“琴,禁音乐器。周有琴师,大篆云‘弦桐为琴’。”段玉裁注:“谓琴曰瑟者,韵会引宋祁语,琴之别名曰瑟。”西晋文学家陆机在《文赋》中也提到了琴:“兹器之作,爰自伏羲……虽声实未发,而听者溢耳。”可见,在史前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学会制作琴了。而制作琴的主要原料就是梓木(包括楸树木)和柘木。宋代苏颂曾专门研究过这两类木材的特性:“梓白皮青而滑泽,纹理细致而有光泽,木体轻且坚硬。可用于制作器具,也是装饰绘画时的优良颜料。”(见《图经本草》) “柘”字的古文字形与“棘”字相同,到了宋代以后,“棘”字才变成现在的形状。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柘木,叶如桑,开杏红色花,结樱桃红果。其木坚涩,不可雕镂,亦不染色,质重而纹横,惟可作乐器、棺椁及书画印章之用。”制作琴的原料主要是“梓”和“柘”这两种树,而“棐”则是“梓”和“柘”的混和物。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