偌在五行属什么?

融淑凡融淑凡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诺”字,《说文解字》中解释为: 许慎认为金文作“从言若聲”,即现在简体字的“诺”,表示应承、答应的意思;小篆作“從聿諾聲”,也就是繁体字的“諾”,也表应承、答应之意;而隶书则是“从讠若声”,即现在的“諾”。 现代字典一般认为“诺”字始见于秦隶(古文字)。其实不确切。我查过不少金文和简帛文献,很多都与诺言有关,只不过当时“諾”无定字,有多种写法。

这些字形与今字区别很大,并不像简帛书那样与行书、草书接近。 如春秋曾侯乙墓竹简中的“諾”: 此字作“从言若聲”。战国楚简中的“諾”: 此字乍看像“从聿諾聲”之形,但实际上应为“从言若聲”之形。楚简中还有几个“諾”的字形与此相近。

战国时北方的秦国多用大篆,少数用古文。秦简中的“諾”: 此字“从聿諾聲”。个别秦简中的“諾”还作“从讠若聲”。秦代刻石中也有若干“諾”字,作“从聿諾聲”或“从言若聲”。 汉武帝时期司马相如等作赋,用的汉代通行的小篆,其中“諾”字多数作“从聿諾聲”。

到了东汉,许慎所见的“諾”字,则全部作“从言若聲”了。可见“諾”由“从聿諾聲”到“从言若聲”是个演进的过程。 综上所见,“諾”初象口中有声,后演变为口中言出。《说文解字》所说“从言若聲”正确。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