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字五行属什么?

游珈游珈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质”字的五行属性是:木。 理由如下: “质”的繁体字为“質”,上面是“竹”字头,因此与竹子有关;下面部分像两个“未”字交错构成,本意为草木茂盛,所以“质”和“竹”相关联的意义主要和草木的质料相关,如纸质、布质等。《现代汉语词典》中“质”字条共有13个义项(含常用义),除了最后一个义项外,其他12个义项中基本都可以找到“竹”的身影,说明“竹”是与“质”关系最为紧密的象征意义。比如第4义项“物体的内在属性”:坚硬、光滑、粗糙等等,这些属性的获得取决于本体是什么材质,如果是金属那就是硬而脆,如果是木头那就是硬而韧,如果不是木头也不是金属,那可能就是软而韧……总之,各种不同的材质具有不同的属性,这种属性和“竹”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再比如第9义项“人的品质、德行”中的“德”,在古代文字构形学中,“心”“言”都属于“示”部,可见“德”字从“示”部之字形,其本义就和信仰宗教有关了——信而好善即为德,比如《论语·阳货》中“德之不修”。

我比较赞同李学勤先生的观点,他认为“人伦之序”也就是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之间的关系才是“道德”的最本真含义(见《〈周易〉经传》)。我们来看《易经》中关于“德”的句子: 上句出自《乾·文言》,下句出自《坤·文言》。在《乾·文言》中还有一句类似的句子:“君子进德修业。”在《坤·文言》中也有类似的话:“君子修身以俟时。”这里的“德”都指代良好的人品德行,这种德行都是需要用心修炼才能获得的。那么,“德”的本体又是什么呢?《说文解字·行部》:“德,行道而从欲。”可见“德”的本体就是“道”——遵循大道而行即是德。

《礼记·中庸》中有句话:“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知力行。”这里的“德性”即是指“道”。儒家认为,作为君子应该先具备“德”,即拥有良好德行,然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研究(问道),最后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努力实践。反之,如果本末倒置,那就会成为不务正业的纨绔子弟或者口是心非的伪居士。所以,从五行属性来讲,“质”属于木是有道理的——“质”源于“竹”,而“竹”有生生不息之象,就如同树木一般,所以“质”具备木的属性。反过来,五行当中也确有两行属于木,比如东方甲乙木和春季寅卯木。 值得一提的是古代哲学概念里的“德”和今天政治理论中的“道德”有着根本的区别——古人所说的“德”是指个体人格修养而言,没有社会性质,而今天的“道德”一词已经包含了社会规范和伦理约束等内容。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