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包五行属于什么行业?
包,在古代属于私人物品,只有贵族才有资格拥有,并且,在贵族妇女身上也有规定数量的“包”,超过数目,按僭越论处。到了今天,包已经变成人人拥有的生活用品,不过,在民间习俗中,它仍然代表着权力与财富。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掌握了皮革的鞣制技术,制作出可供穿着的皮衣和可用于盛物的皮囊、皮袋等。 《礼记·檀弓下》记载了一个故事,说春秋时鲁国大夫季武子死了,他的儿子季文子到晋国去迎接母亲的灵柩。因为季武子的夫人刚死了丈夫,按照礼仪应该守丧,所以季文子的车辆没有载她一同前往,她就在齐地的即墨(今山东省即墨市)等候。
季文子派人在车上载了一个小袋子,里面放着几册简牍,作为母亲临行前的纪念。这就是中国最早关于包的记载。 汉代许慎写的《说文解字》中说:“包,裹也。”“包”字的甲骨文象形,上面像屋頂,下面像用布帛蒙着的斗状物,合起来表示用布帛蒙着的意思。 东汉学者应劭在注释汉律中的“擅赋敛”时说:“古者,包布之制,上下未分。”这说的是上古时期,天子与诸侯不分尊卑,都用包来代替帽子。 宋代罗愿的《尔雅翼》中还记载了这样一个习俗:“今浙东风俗,以腊日祀灶,用黄纸作圆饼,上书灶君司命真君姓名,或留神荼郁垒二神名。重五封端午钱粮,用青纸。七月半及重九,俱用小棕纸,书‘五侯王’名字。冬至用紫纸。各置币焉。”这里的“元正朝服”即指正月初一的早晨,古人于此时换上新衣裳。小圆饼就是今天的汤圆,而将纸做的压岁钱置于其中,则与现在的压岁钱用法差不多了。 明清以来,民间女子有在包上佩戴饰物的风俗,如刺绣、首饰等。现在的一些民族地区,这种风俗依然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