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辰月五行是什么?

姜兴羽姜兴羽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先科普一下,所谓的“甲辰月”指的是农历三月,而所谓的“甲己之年土司宫”这句话出自《渊海子平》,是讲干支五行之气的,和月份无关。 原文如下: “甲己之年土司令。乙庚之岁金旺相。丙辛之候水横行。丁壬之日木兴隆。戊癸之时火炎烧。” 其实这句话可以这么理解:在甲己这一年(天干地支都能克土),土就是年支中的司令官,也就是说这一年的中心之气是土。在乙庚这一年(金克木,但庚辛金在申酉两个地支里面),金就是年支中旺相的。其他以此类推。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题主所说的“甲辰月”五行其实是说的公历四月份。因为立春到了三月份就结束了。

然而,实际上人们常说的“甲辰月”却指的是农历的三月份,此时土当值而木死气。这个说法源于《尔雅·释天》“正月启明,二月昌瞳,三月惊布”其中的“三月惊布”被后人解释为“震月生者,其气奔腾如惊马。”并由此延伸出“寅卯辰为阳刃”的说法。所以“甲辰月”其实就是指农历三月份。 当然,《渊海子平》中提到的各个节气对应的五行的确是按照公历的二十四节气来计算的。比如立夏之前五个节气的五行是这样的: 那么现在的问题就来了,到底是按照农历来算还是按照公历来计算呢?其实这就是一个伪命题。因为所谓“甲辰月”本质上是一个“阳历月”。既然如此,自然就是以公历年月日为基准了。但这又遇到了一个问题:农历和公历每个月的天数是不一样的。

举个例子:农历三月刚好有一个闰月。那么这种情况下三月和四月有什么分别吗?从阴阳五行上来说肯定是没有什么分别的,因为闰月的本质是补充太阴在天上的运行时间。 但实际情况是非常复杂的。比如古人把三月惊蛰到清明这十天划分为春分,这个时候实际上太阳的位置是在赤道以北一点点,以一天两分的速度向北移动,用现代科学的语言来说,这是日升角不断减小。

而到了甲辰月和乙巳月,虽然太阳仍然北移,但日升角的减小速度却在慢慢加快。如果单纯以公历来计算,那么随着公历时间的推移,五行应该由水木火土金水这样逐渐推进,但实际上却是木火土金水五行的顺序推进。也就是公历时间虽然过了三个月,但实际上却是走了四个十五度,即走了三个宫位。这就导致了四月和五月五行可能完全不同。甚至有可能出现四月木旺水死的情况。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