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里什么生什么?

凌国娣凌国娣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问题很有趣,但问题出在“五行”两个字上。古人将金、木、水、火、土视为构成宇宙万物的五种基本元素,因此用这五个字来指称人体五脏之气(心、肝、脾、肺、肾),五志(思、忧、怒、喜、悲),五味(酸、苦、甘、辛、咸)以及五色(青、赤、黄、白、黑)等等。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便是中医学理论的核心——五行学说。

《黄帝内经》云:“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意思是说,聪明人养生,一定要顺应四季气候的变化,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加减衣物,不让寒气侵入体内;要控制自己的喜怒,保持精神内守,神气调和;还要做到阴阳平衡,形体不胖不瘦,刚柔相济。这样,外邪就不能入侵了,人也就能健康生长了。

中医讲究的养生根本在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而在西医看来,自然界的山山水水只是构成生命的物理化学因素。人不过是自然界演化出来的物种之一而已,与万物并无本质的区别。

所以,现代医学强调的健康生活方式是“戒烟戒酒,合理饮食,经常运动”。 而中国人讲的养生,却不仅仅限于这一简单的生理层面。它更倾向于一种哲学思想,一种社会关系和生活方式。

中医理论认为,人生天地之间,天在上为阳,地在下为阴。人在中间,只有做到阴阳调和,生命才能长盛不衰。 那么,怎样才能达到阴阳调和呢?我们的先人提出了一个著名命题——“中庸之道”。

所谓中庸,就是凡事不可过犹不及,要做到恰到好处。正如《礼记·中庸》里讲的“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 这种中庸的思想既影响了中医的学术思维,也让中医在养生保健方面有了独特的方法论。

在饮食上,中医提倡不挑食不偏食,各种食物都吃一点,以达均衡营养的目的。但在吃的数量和质量上,却又强调要因人而异,不能不管不顾地胡吃海塞,也不要一味节食,让脾胃功能受损。

在起居调养上,中医讲究天人合一,顺其自然。但并不是说让你一觉睡到太阳晒屁股。而是让你学会合理休息,该睡时睡,该起时起,劳逸结合,张弛有度。

在中医眼中,健康不只是身体的强壮和肌体的无病无痛,更是精神和心理上的健全。为此,他们非常重视人的情绪养生。《黄帝内经》里说:“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法于阴阳”就是指人要顺应大自然的规律,该出汗的时候出汗,该睡眠的时候睡眠。“和于术数”是指要学会调节自身的心态,让喜怒有节制,不过分沉迷,不让七情伤人。 “食饮有节”是指一日三餐要有定量,不能饥一顿饱一顿,或贪吃贪喝,不知节制。 “起居有常”是指睡眠充足,不要熬夜,适当运动,劳逸结合。 “不妄作劳”是指在正确方法的前提下,坚持适量运动。 “形与神俱”是指身体和心理健康缺一不可。 最后,中医还指出,人人都可以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是你要相信中医,用中医的方法保养自己。这是中医最聪明的地方,也是中医最具魅力的地方。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