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五行属性是什么?

公冶建光公冶建光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问:为什么中国历史上很少出现宗教战争?而西方却有许多宗教战争?

答:楼主的问题涉及到了宗教、历史、哲学等多个领域,本来想多讲一些,但是考虑到题主似乎只是高中生,还是言简意赅地回答一下好了。 先给出答案吧!因为中国文化是道统(伦理道德和宇宙本源)而非宗派(有明确的创立者和传承者,并且有一套成型的教义体系),所以不会出现西方那种纯粹基于宗教的战争——尽管会有打着宗教旗号的战争。

1.关于道统 中国古代的“道”指的是宇宙本原(类似西方形而上学所说的“第一推动力”或“本原”),是对世界起源和构成的看法。它是客观存在的真理,但又不是人人都能看见的真相。它的特点是超越时空的普遍性。 它有很多名字——“太极”、“阴阳”、“八卦”、“五行”“天道循环”等等。这些名称的背后是一整套描述世界的模型,它可以被抽象出来称之为“道”。

古人观察到春夏秋冬四季变换以及白天黑夜交替有规律地循环着,于是构建了“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图形来表示这种周期循环,这就是《周易》中的卦象。 阴阳,代表了这个世界两种不同的力量,也可以理解为阴阳两种性质。

无论是“天地分阴阳”,还是“男为阳女为阴”,它们所说明的都是阴阳相互依存,不可分割。世界上不存在绝对阳性或者阴性的事情。 五行是中国古代解释世界形态的一套理论——把世界看成一个巨大的生命体,它有五脏六腹,也有七情六欲。金木水火土就是它的五种基本元素,它们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这五种元素既代表了自然界本身的力量,也象征了人类情感和精神层面上的变化。

2.道统与宗派的区别 上述都是对道的阐释,它们是道家追求的理想状态。然而天下没有完美无缺的东西,道也是如此。如果道太完美了,那它就会变成一种无可挑剔的权威,从而压制个体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为了保持人和自然本身的灵动性,就必须允许不同人对道有自己的理解和诠释。

一个最典型例子便是对《周易》的解读。《周易》原本是卜筮用的书,然而却被道教用来作为道统传承的信物。后来的人为了追崇上古时代,又把它当作儒家的经典之一。实际上,孔子说过他不认识甲骨文,也没法解读《周易》。

《周易》原本就是一群人编写的书,它包含了不同人的理解。既然有这么多的不同理解,那么所谓的道统也就失去了统一的标准。每个学派都可以以自己理解的道为准则来评判对方,双方都认为自己才是正统,别人都是异端,这样矛盾就产生了。

为了求同存异,彼此能有一个共识,需要寻找一个客观标准。于是道统开始向宗派演变,每一家都有自己的祖师爷,都有流传下来的经书,而且能够找到它被歪曲和误解的证据。这样的东西是有标准可以衡量的,它慢慢变成了一个有形的东西。 相比之下,基督教从诞生之日起便是按照宗派的形式建立的。它的教义由圣父、圣母和圣灵构成,有明确的继承者(教会)和有争议的解释(赎罪卷等),这样它就与其他崇拜方式区分开来了。它成了基督教之所以成为基督教的理由。

达芳诗达芳诗优质答主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对颜色的认识与西方有很大不同,而是与中国的五行学说相结合的,即“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青色属木,主生发,像春天的树木一样,富有生机和青春活力,并含有秀美之意;赤色属火,主炎热,像太阳一样火热通明,热烈而辉煌,并含有绚丽之意;黄色属土,主生化,像肥沃的黄土一样,含有厚重、诚实、可靠之意,土培育万物,象征母性,代表繁殖、生产和丰饶;白色属金,主清洁,如秋天的白露一般清洁明亮,还象征秋天的收敛和肃杀,含有庄严、稳重、公正之意;黑色属水,主寒冷,像沉静的水一样,深沉且通透,如夜空般静谧,又像海一般富于博大深邃的情感和无尽可能。这五色分别和方位、四季、五脏、五音等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东方智慧的有机组成部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