帟属什么五行属性?

寇仪君寇仪君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说文解字》:“帟,帐薄也。从巾,业声。引申为幄、帟幕之偁。” 这里的“从巾,业声”的“帟”字,与现代汉字的“帟”字不一样,是“巾”“业”联合起来的会意字。这个“巾”字,像一块布,即指代了帷帐之类的东西(如《释亲》所说的“子婿之妻”);而这个“业”字,古文字构型,上面部分像立杆,下面部分像田,是“立杆耕作”的“业”,本义就是指从事生产劳动。这两个字合起来的意思是“在耕作时,用来遮阴挡阳的纱帐”——这就是古代“帟”字的含义。

由古代的“帟”字的意思,我们可以知道,用丝织品做的遮阴顶篷叫“帟”,这当然属于五行之一。但古文字学者认为这个“帟”字是“从巾”的,而把后来字体发生变化的“帟”字(今文字)认为是“从室”或“从巾”的,显然是不正确的。 《周礼·天官·掌次》载有天子九旒冕(古时天子所戴的礼帽),注曰:“冕,前衡也。”孙诒让《周礼正义》谓其:“即《史记·孔子世家》所谓‘三旒’者是。”又载有诸侯七旒冕,注曰:“诸侯之冕,制与天子九旒同,惟所饰玉不同耳。”又谓其:“即《史记·孔子家语·礼运》所谓‘爵弁’者是。”再载卿大夫五旒冕,注曰:“此冕无旒,而以藻条为之。”又谓其:“即《论语·乡党》所谓‘缁布冕’者是。”最后还提到一种士服的“玄冠绛袭”,注曰:“服绛袭而不冠者,不得称绅,故冠绛帻(zé)而已。” 从上所言,古人在正式的礼仪场合所戴的帽子是有等级的,而且这种等级还体现在是否插缨(注:见《礼记·深衣》郑玄注)以及所垂旒数的多少上。

由此可知,“从巾”的“帟”字,是用来形容天子、诸侯、卿大夫这些地位高贵者所戴的高贵礼帽的;而“从室”或“从巾”后的“幄”字,则指的是地位低的人所戴的低贱礼帽。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