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字五行为什么?

康珂雨康珂雨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米字的五行,一直是个迷,在以前的各种古籍中都有论述。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载“米,甘、淡,平,归脾、胃、肺经。” 清代陈士铎《本草新编》载“米,水谷之精华,土气之凝结……味甘,性平,无毒。” 现代中医学著作《中药学》载“大米,甘,平。归脾、胃经。” 现代西方医学研究也认为,食米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含量约70%左右,其它含有蛋白质、脂肪、微量元素等。 大米的营养价值很高,中医认为大米可以益气补虚、健脾养胃,现代医学则认为大米能够解除困倦、调养肠胃、补中益气。 那么如此普通的食材,为何如此受中医推崇呢?

一、胃气为重 《黄帝内经·素问·五脏生成篇》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张锡纯曾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讲到,古人之所以用米汤入药,是因为米能养脾阴,汤能化液,液即今之所谓营养品者。 也就是说,古人早已认识到,米可以补人体之液(津液的来源),而津液正是滋养五脏六腑的,所以胃气得到了滋养,自然就能恢复。

二、脾胃相通 《难经·四十二难》指出:“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意思是脾胃是人体生化之源,所有精微物质都是从脾胃中产生的。《灵枢·脉度》也说:“脾气散精,上输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 水谷精微通过脾胃的上输和升降运化,最终到达全身各处,对四肢肌肉和五脏六腑起到濡润作用。因此李东垣说:“脾胃伤则百病生。”

三、后天之本 《景岳全书》中说:“元气之功,惟脾胃结聚而行其运化,故曰脾胃为后天之本。” 就是说人体的元气只能在脾胃这个有机平台上运作,如果没有这个平台,人体的元气就像水没有水源一样,无从聚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