稌的五行属什么?

鄢妮桃鄢妮桃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周礼》云:“凡祭祀,共粢盛”,注曰∶粢,黍也;盛,器也。后嗣因之。凡祭祀,用黍为之粢盛。 又云:“大羹不致,粢食不饬。”郑元注曰∶粢,稷也。古人有粢饭之类。 《礼记·檀弓下》:“晋灵公时,作锺仪,载书,言归,敬王旅之。公食三老、五更,天子之服,有纮、綖,冕而旒,重明盛德。诸侯玄冠、缁布袍、素紃,而加之以朝日。” 《释名》云:“粢,资,殖也,所资以供养祭祀也。” 《楚辞》王逸注∶粢,宗祀也。 由上述文献中可见,春秋战国时期,祭祀所用的主祭食品就已经相当精致了。不过,此时对食物的要求还有“洁”与“新”二字,即《礼记·中庸》所说的“祭神如神在”和《左传》所谓“国君斋戒沐浴,治其事”。

汉代以后,随着儒家文化逐渐成为正统思想,孔子所提倡的“慎终追远,民德归厚”[1]被统治者加以利用,以孝治天下,冬至祭天、夏至祭地成为国家大典,而以农立国的中国也逐渐形成了农历正月元日为春节的正统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春节所包含的内容越来越丰富,除了祭祀祖先外,还增加了驱邪避祟、祈福求祥等内容(参见徐少华著《岁节》),而以糯米和黍米为主料的食品也越来越丰富多彩,但用作祭祀用的食品仍以糯米为主。南北朝时期的《齐民要术》就详细记载了制作粉黍的方法。

元代《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中也介绍了蒸糕的方法,其文曰∶“蒸糕法,糯米淘净,浸少时,磨成粉,搅匀。葱白切成碎粒,姜末掺和;上用薄纸严封瓶口,不可透气,蒸熟食之。” 用糯米制作的风味小吃在此时也出现了,如江南一带流行的粽子,河北乐亭的皮糖等。不过此时粽子的形状与其他地区稍有不同,不是现今的三角形,而是四角形或锥形。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糯谷即籼稻,古谓之黏高粱,北方谓之江米,云贵川蜀谓之糯米。盖此物本南方种,故入南方药物之中。 又谓糯米性味甘温,能温暖脾胃,止泄痢。 明人已经认识到糯米主要产于南方,且属于药食同源之物。

清代朱彝尊著《食宪鸿秘》,汇集了中国古代饮食典籍中的秘方,书中专门设置了“粮豆”一章,详细阐述了糯米的品种、产地、特性以及食用方法,并引用了大量的古籍文献作为佐证。可见,糯米在清代已经是广为大众接受的日常主食之一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