嘩字五行属什么?
“哗”字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释为【集韵】胡瓜切,音華。与譁同。又【玉篇】呼瓜切,音花。義同。 根据上面引用的资料可知,古人是把“哗”字归到“華”部的(即现在的“華”)。这个字的五行就应该按照“華”的五行来判定——華,中國漢字部首之一,為日字部。《康熙辭典·卷十四》:「閽,俗作『華』」可見,「華」字在古代是作爲繁體字使用的。 那麼,我們就來看看“華”字的五行如何吧。《康熙字典·卷四》「華字,木也」。可见,“华”的字型五行為木。這也就是爲什麼我們在說某人是“金木水火土”其中之一時,往往把姓氏的首筆劃作爲判斷的五行根據了。
如李姓,如果首筆是橫畫,則姓氏五行为木;如果是竖畫,則姓氏五行为水。以此类推。 “哗”字由“華”和“戈”組成。故其五行應該是“華”字五行的延續。所以,“哗”字的五行应该也是木。 (注:此處所論五行,均指古代漢民族認定的五行——木、火、土、金、水。與現在西方語言學家們研究的“五大元素”——風、火、地、水、氣沒有關係。)
一般人们见到水声大、水势猛,就说“哗啦啦”地响、“哗啦”一声,都把这种音与“水”的本义联系起来。其实,“哗”的本来意义不是指水,而是指人的声音,哗字五行属性为水。
《说文解字》说:“哗,众争声也。”“众争声也”就是许多人争论时的喧哗声。如《史记·滑稽列传》就曾记述过优孟“高声而言曰”:“……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晚,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结果“楚王动容,为改命相”。这里记述优孟“高声而言曰”,接着用现在的说法就是,然后就“哗”的一声,楚王身边的人都惊呆了,议论纷纷。
后来,“哗”字的引申义也有指水的。如宋代谢逸《踏莎行》词里就有“晓帘自卷鲤鱼风,莫道春光无一半”。鲤鱼在水的上层活动,游动时把水花往两边分开,水面就自然响起“哗哗”的响声,这“鲤鱼风”就是形容鲤鱼游动时水面上的响声。
“哗”字后来又产生了一个“哗啦”或“哗啦啦”的叠音词,它既可以形容水势大、雨势大、声音响,如“河水哗啦啦地淌着”;也可形容纷乱散落的样子,如“纸片哗啦啦地飘落一地”;还可指腐化堕落,如“哗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