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五行带水吗?
舟是古代一种交通工具,用竹木编扎而成,底部分满缝隙,在水中行驶可以乘人、载物。在古代,舟一般指小船,现在多用“船”字表示。 《说文解字》中有关于“舟”的记载: “舟,船也。”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于“船”的解释有: 在古文字演进过程中,“舟”“船”二字的字形有过演变。目前发现最早的“舟”字甲骨文,其字形如下: 从上面的“舟”字甲骨文可以看出,“舟”的字形由“木”和“舟”两部分组成,“木”指的是船只上的木材;“舟”表示的形状像一条船。 “船”字金文和小篆字形如下所示: “船”字楷书书写定型后,变成了左半部分的形声字,由“舟”“木”两个部件组成。
由于早期的汉字造字讲究象形,所以“舟”“船”二字形象地表现了船只的样子。而后来发展来的形声字,虽然需要标注读音,但也会考虑表意,所以右边部分的偏旁多取象形或会意的字,以利于表达新造字的含义。
综上对“舟”“船”两字的字形分析可知,这两个字都属于象形字,且均带着“水”旁,但是是否因为“水”旁而带“水”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看看古代的注释就知道了。
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舟部》中说: “舟,承流器也。象形。”清代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舟部》中解释道: “谓象舟之形而受水其中也。今俗作船。”
段玉裁的说法继承了许慎的观点,即“舟”“船”二字都带有“水”旁,且本义都与“水”有关——这是古人对待形声字特有的理解方式。其实,古人所说的“水”实际上就是指“河道里的流水”,他们看到的“水流”实际上就是流动的河水。所以在自然环境下,水边长满了水草等水生植物,水面上还浮着船筏等器具,这些环境特点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水的存在。于是,“水”就成了一个表义的偏旁。
从汉字本身的特点来看,“舟”“船”两个字都是形声字,且左边为形符,右边为声符,符合形声字的构成规律。而且它们所对应的现代汉语音节 zhōu 和 chái 也符合汉语音节的一般变化规律。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舟”“船”带“水”,是因为它们属于形声字且有表音的声符。 不过,这里的“水”只是指代“河流水”的概念,并不代表“水”这个汉字字义的具体指代对象。比如“江河湖海”中的“水”字,表示的是广义的水,包括河流、湖泊、海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