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五行什么意思?
古诗是汉语在古典时期的典范作品,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璀璨的明珠。这些作品既继承了上古汉语的凝练,又发展了现代汉语的词序、虚词变化等特征;形式上讲究押韵平仄、对仗工整、音节和谐、语速缓漫,极富音乐美;内容上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极为丰富深刻。这些特点都使得古诗拥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
一、语言优美 《诗经》是我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其形式已经基本定形。后世所传的“风、雅、颂”中,大部分是抒情诗,即“风”,其中多为民歌;“雅”大部分是小歌谣或舞曲;“颂”则是宗庙祭祀之歌。
以四言为主,间以三言、五言、七言,整齐简练,韵味深长。如: 关雎(周南) 蒹葭(秦风) 采薇(小雅) 离思(九章) 二、节奏鲜明 除了句子的字数之外,古诗的节奏也很有特色。古代诗歌的调式比现代汉语复杂得多:一句之中可以强弱分明,也可以平仄交替,甚至全句作连续的平声或者仄声。由于汉语的语序是主语——谓语——宾语之类,而动词、形容词之类的实义词往往在句中处于次要位置,所以古代汉语虽然注重词语搭配,但动词、形容词之类的词往往不受约束,随意性比较大。动词、形容词的位置比较灵活,与英语、德语等强调语序的语言相比,汉语显得比较宽松。这给古诗人创作提供了很大的空间,他们可以根据需要任意调节句中的节奏,从而更好地表达情感。
比如下面这首《诗经·邶风·击鼓》,通篇以四言为主,而以二三字一句的排句表现战士们出征时雄赳赳气昂昂的气势。
三、形式多样 先秦时代的诗歌作品大多残损,难以窥其全貌。到了汉代,民间有了乐谱,文人可以依乐填词,诗词的创作更加兴盛。东汉末年,儒家经典被整理出来,诗文的用字书写有了一致的标准,形成了所谓“繁体字”。这时,文学创作进入了繁荣阶段,同时,作品也有了不少保存下来的真本。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言开始盛行,七言却出现了一些作品,此外还有杂言的形式。近体诗的形成带来了格律的严格限制,但也使得诗句更精简,更讲究音律和谐。唐代,近体诗发展成熟,词开始兴起;南宋时代,词发展到高峰,出现了词牌;元明清时代,杂剧、小说兴盛,诗歌的地位下降,但各种新体诗歌陆续涌现,使诗歌的表现力更丰富。近代以来,旧体诗仍在延续,新体诗亦不断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