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几次五行?

聂丽岚聂丽岚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首先,从中医理论来说,人体的经脉,主要分“阴经”和“阳经”两大类,每一类各有一条主经脉,每条主经脉又有若干条支经脉;而五行学说,也分别对应着“木、火、土、金、水”五个属性。

那么,根据阴阳学说,人体有“太阴”、“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个经络系统;而五行学说则认为,五脏有一“心”、一“肺”、一“肾”、一“肝”、一“脾”。 所以,按照中医基础理论,五脏六腑是各有其属性的,是不能以五行来划分的。比如:肝属木,心属火,肺属金,肾属水;但脾却不属于任何一行,它既不属于太阳,也不属于少阴。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进行“五行养生”呢? 事实上,中医所说的“五行”,是与“五志”相对应的。比如: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恐伤肾、惊伤胆……其中,“惊”不仅伤胆,还扰肝;“恐”不仅伤肾,还扰心。

在情志方面,中医讲究“克制”。例如《黄帝内经》所说“悲可以胜怒”“默如神”(意思就是遇到事情不要急躁,要冷静处理),这就是“抑怒气而散之”的方法;而在《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更是明确提出了“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的养生之道。

这里所谓的“法于阴阳”,就是要遵循自然界的变化规律。在《黄帝内经》中,对自然界的阴阳变化,是有具体描述的:“冬至阳气升发,万物渐次萌发生长……”到了“春分”,则是“一阳升腾,阴气下降,万物欣欣向荣……”再往后,“夏至”来临,“阳极气盛”……直至“秋分”,阴阳相等。此后,“阳渐消而阴渐长”——这就是季节的变化规律。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