邑五行属性是什么?

许桐珲许桐珲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说文解字》中“邑”字的解释如下: 邑,国也;从阝,从卪。会意。 段注:“古曰都、曰城,后世曰府曰县曰州,今通称郡。皆其域有民,而治之者所自居者也。《孟子·梁惠王下》:‘行者必以邑’。《周礼·大司徒》:‘兆邑’。《月令》:‘命宰夫修庙祭,命邑官纳酒。’”可见古代“邑”专指有城墙遮挡,作为行政中心的定居点。而“郭”则指城郊,两者区别很大。所以秦代在统一天下后废除了所有的“邑”,改为郡县制。 又《玉篇》引《说文》:“邑,土邦也。”

“邑”字的本义是有城墙的定居点,但是“邑”字在古汉语中是一个很活跃的字眼儿。它除了表示有城墙的建筑群外,还表示这些建筑的中心——即有政治功能的区域性居民点。这就是所谓的“邑”,也就是县城和城镇的意思了。 古人建立居住点的原则是“择国之中而立之地”,就是选择国家的中部建一个都城。国和家的概念是不同的,家是指一家人居住的宅子,而国是指统治这一片土地的所有臣民的区域性集合体(类似于古代的部落或者今天国家的意思)。这个国中的地方就可以叫做“邑”了。因为它是国的一部分,所以往往用“郭”或“郛”来指它的外围。这样,《诗经·大雅·公刘》里的“度其夕阳,豳(bīn)邑告成”就很好理解了,意思就是在一个固定的地方定居下来了(度其夕阳,度指测量,夕阳指居住的地形),并在中心地区建造了宫殿(豳邑告成)。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