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五行属于什么意思?

郦梓凯郦梓凯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南方”二字其实包含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南”字本身代表的方向问题;另一个是“方”字的属性归属问题。 对于“南方”二字的解释,《辞源》和《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基本一致,认为是指我国地理方位的南部,即南方地区。

而对于“方”字的含义,两家解释则有差异:《辞源》主张归入古代阴阳家的学说,认为东方属阳、西方属阴;但《现代汉语词典》则更主张归入古代中医的理论,认为东南为阳、西北为阴(参见“阴阳”条)。由于这两种观点都出自权威性的工具书,因此至今学术界对此问题的看法仍有分歧。 笔者赞同后一种意见。这是因为:

第一,“方”字的本义指四方,而“四”在《说文解字》里的解释就是“高而不绝也,象四出上下之形”,可见其本意指的是四面八方。而且,古代的星象家正是用“方”来表示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这正好与“阴阳”的概念相合。

第二,“方”后来有了特定指代词义,通常特指某几个方位,如“上方”“前方”“上方”等,而这些词义最终都可以在古文中找到依据。比如“上方”原本是指天子所在的地方,《孟子·万章下》里就说:“君之所知者,何若?所不知者,何如?”赵岐注:“言上未至天子之都,在远方。”这里所谓的“上方”显然就是指天子所在的北方。又如“前方”原指军队的阵地,《左传·庄公十年》里有“公将鼓之”一句,杜预注:“前,阵之端。”这也证明“前方”的意思是指向北方的军队。 第三,古代认为天地之间有三气,即上为天、中为人、下为地。人处于中间,故称“下方”“前面”“后面”。这与中医理论认为的“天在上为阳,地在下为阴”刚好相反。

第四,中医理论强调人体经络系统的重要性,认为经络纵横交叉,遍布全身,将脏腑器官联系成一个整体。人体的经脉有12条,其中6条分布在身体两侧,每侧各4条,分别称为厥阴经、少阴经、太阴经、太阳经和少阳经,而阳明经则是单独的一条。这些名称不仅与现代科学不吻合,而且也与古人的常识相冲突。比如“少阳经”原本的意思是指一条位于人身表里的经脉。东汉名医张仲景在论述外感热病时就曾说过:“凡伤寒发热,胸胁满烦,心中悸惊,咽喉干燥者,此少阳脉强,可刺之……”[1] 这里的“少阳脉强”就是说病人身上这条经脉之气旺盛。如果仔细分析古人关于经络学的文献资料,就可以发现这种经脉之气旺盛的情况往往出现在病人身体的左侧。清人张景岳对此曾有详细论述,他说:“凡脉之盛者必在左边……至于右手三阳,自是无右伏衰之理。惟左手太阴、厥阴两经,虽有虚邪,得右手之阳以补之,亦须渐化。惟有少阴,一脏居中央,右络于肾,左会于心,血寒痰饮滞于其间,故病多在左侧。”[2]所以,我们可以说,中医学的“阴”主要是指身体的左侧,右侧则属阳。

殳泽浩殳泽浩优质答主

东南中西北五方,也称“五常”,是指木、火、金、水、土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则是指世界上一切事物的性状和功能。中国的中医理论、建筑学、哲学、美学、社会学和其它各种文化形态,都深受五行动静态理论的影响。而所谓的五行,除了具有与外界的对应关系之外,在人体内也是一个纵横交错的网络体系。

五方五色

一般认为,东方属木,其色青(青色,介于蓝色与绿色之间); 南方属火,其色赤(赤色,即红色); 中央属土,其色黄(黄色);西方属金,其色白(白色);北方属水,其色黑(黑色)。五方五色还同五脏、五音、五味等等相互联接,构成一种象征的、有一定意义的符号体系。把五行的特性概括为“木日曲直,火曰炎上,金曰从革,水曰润下,土爰稼穑”,并根据其相生相克规律来推演宇宙万物的状态和变化,以及相互关系。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