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字五行属性是什么?

能哲婷能哲婷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榆”字的五行属性到底是土还是金呢? 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了当年学习《古文观止》的时候,看到文中有一个“于”字,课本里标注的拼音是yú,但是古书上这个字标注的都是wŭ。 “于”是多音字吗?不是! “于”只有一个读音,就是yú。 但为什么会有两个不同音的呢?这是因为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声调区别很大,很多现代音似的字在古代发音差别非常大(比如‘以’古音yǐ,‘语’古音yù)。

所以“于”在古文中的读音就跟现在拼音yu是一样的了,只不过现在的拼音是建立在方言基础上的,而古人的读音却是基于中古官话的。 同理可证,“榆”字现在的拼音是yú,是因为现在普通话的发音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但古书中这个字更多的出现形式是yǔ或者yù。

那么到底哪一个才是“榆”字的正确读音呢? 我们先来看看“榆”字的本义是什么。《说文解字》中写到,“榆,杼也。从木,居声。”段玉裁注到,“杼,纺绩之器。引申为杼轴,引申为云雨。” 上古时期人们用“榆”来指代一种家具——杼。而“杼”是一种用来做纺织的工具,像一根柱子上面有横梁一样。这样一具小小的纺织工具为何会被命名为“榆”呢?这是因为古时的“杼”一般都是用木头做的,而且形状好像一个个的“屋宇”(即“广宇”),所以用“树”字旁的字表示这类器具。

这样的解释似乎有些道理,但我们如果深究一下就会发现一个矛盾之处——如果“杼”是指称纺织工具的专用名词的话,那它的本义应该跟纺织有关。但是,“织”字的甲骨文字形却像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形,与“杼”完全无关啊。也就是说,“织”字本来表示的不是“杼”的意思。

古人造字是很有道理的,不会随便造出一个毫无关系的字来表示意义。“杼”的本义绝不是纺织工具,它的本义是“云雨”。

《诗经》中有言,“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里的“雨雪”即指的是下雨下雪。再如《论语》中说到,“子夏曰,‘春雨绵绵,草色蓬勃。’”其中的“春雨”也是指下雨天。可见“雨”“雪”都是形容降水的词语。 而“杼”的本义就是指“云雨”——云朵飘过来,雨滴洒下来。 这样的话问题就来了——“榆”既然是“杼”的繁体字,难道他的本义也是指“云雨”吗?(因为古时“云”和“雨”都属于自然现象,二者经常连用,如“行云流水”)

其实“榆”字的本义并不是什么“云雨”,它的本义其实是树叶。 因为古代的“雨”字下面是个“羽”,意思是在天上飞的“雨点”;而“云”字下面就是一个“雨”,指的就是云中滴下的雨水。

因此“榆”字指代的“梭子”形状的纺织品,实际上就是模仿树叶的形状做出来的。因为加工丝绸的机器一开始都是手摇的,机器的装置有点像叶子,所以加工出来的丝绸表面看起来也会呈叶状。

所以,“榆”的正确读音应该是yú。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