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字五行到底属什么?

凌国娣凌国娣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说文》解释桓字的部首“高”,认为它是“象高高举着的样子”“象草木生的高而起茎叶的形”或“像树木高高的样子”。许慎还进一步解释说,“凡桓之属皆从桓”,也就是说,所有与桓有关的字都采用桓做偏旁。 可见,古人把“高”的字用作偏旁时,往往取其本义(如“岗、篙、娇”);而把不是“高”的字用作偏旁时,则大多取其假借义(如“荒、杭、航”等)。显然,这体现了汉字造字的一种普遍原则——“以意构字”,即根据文字的意思来构造新字。

然而,这种造字法也有例外。有些形旁本来表示的是抽象的含义,它们所表达的概念并不是由具体的事物或者动作产生的。这些形旁虽然也具有“象形”“指事”“会意”“谐音”中的某个或某几个特征,但却并不能像上述那些造字方式那样清楚地确定它们的本义和假借义。在这种情况下,古人就采用了另外的方式——借代,即用一个字来代替与它字形相近的字。这种用近似的字形代替另一个字的方法,在现代汉语中仍然很常见,例如“思(音sī)、司(音sī)”。

个人推测,桓字可能就是采取这种方式造出来的。因为“萑”与“桓”的字形很相似,且读音相同,所以“萑”被用来给“桓”作形旁。但是,“萑”的意思却是“芦苇一类的植物”,它与“高”以及“生长”都没有什么关系。这样,“桓”就被假借成了“芦苇一类的植物”,也就是“萑”的本义了。至于“桓”的假借义究竟是怎么得来的,我目前没有找到相关的记载。不过按照古人的习惯,“桓”的假借义应该是来源于某个同音字所表示的具体意思,而且应该与农林业有关。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