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字五行属性为什么?

冀鸿亮冀鸿亮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马在古代是六畜之一,《礼记·月令》中有云:“孟春之月,盛德在天,阳气发散。……是月也,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说明在周代就有祭天的习惯,而祭祀用牲是以牛、羊、猪三牲为主,马作为陪祀的牺牲。 汉朝建立后,承袭了秦代的礼仪制度。汉高祖刘邦即位后第二年,便命奉常(主管宗庙礼仪的官员)制定典礼,亲自去西郊的渭水边祭祀天地,这是马作为主要牲畜参加祭祀的开始。到汉武帝时,因为穷兵黩武,连年征战,国家财力不足,就改革祭祀制度,减少祭祀天数和次数,将牛、羊、猪三牲改为一牲,马作为附属品,与羊一起列入第二等祭品。东汉末年,因天下纷乱,礼乐崩坏,这种祭祀制度被破坏无遗。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国家安定,经济发展,但祭祀制度仍然没有恢复。直到隋唐时期,才逐步建立了新的礼仪制度,并在唐代中后期得以完善。

马在古代不仅是祭祀用的牺牲,也是帝王、诸侯贵族出行时的坐骑。《诗经·小雅·车舝(xiá)》有云:“岂弟君子,伐木丁丁,鸟声嘒嘒;载振载行,思狂且嘻。”描写的就是君王驾着车马,随从众多,一路威仪赫赫的场景。 除了祭祀和出行,古代作战也用马做军事上的牺牲。《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记载:“晋侯尝欲御戎,卒暴而饮,醉而焚矢。”说的就是晋献公打算让御者赤骥驾驭战车,赤骥因晋献公醉酒失误,导致作战失败,受到惩处的故事。 马还被用作烹食。《礼记·王制》中有言:“天子杀则取血而燔(fán),诸侯血之,大夫燔之。”说明天子、诸侯在宰杀牲畜时,要将血放入炉中烤熟食用,大臣们则只准吃焚烧后的余渣。不过这种吃法并不具有普遍性,仅限于祭祀或朝聘时的招待物品。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